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上海學者痛斥學術不端並開出藥方

 

CCTV.com  2009年04月03日 21:1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4月3日電(記者肖春飛 張建松)對學術毫無敬畏之心、以數量論英雄、急於求成、閉門造車、低水平重復、抄襲剽竊……3日,上海部分專家學者聚集一堂,痛陳當今人文社科研究領域的不正學風,同時開出“藥方”:重建評估體系、他律與自律並重、司法介入。

  當天,“加強學風建設”座談會在上海市社科聯合會舉行,專家學者們結合近期浙江大學“論文造假”、上海個別學者在社科研究中出現學術浮躁和學術失范行為,暢所欲言。

  “就像商品質量越來越差,但包裝越來越漂亮,最終的結果就是:垃圾越來越漂亮!”復旦大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俞吾金教授,談起當前學術研究中低水平重復與泡沫化生産現象時,直言不諱。

  《社會科學報》社長、總編許明也説,當前學術界大量的重復生産、大量的泡沫生産、大量的無用的勞動,使學術生産質量下降、原創力下降、科學發現能力下降,“這是學界很焦慮的問題,它直接影響了我們民族知識生産的能力,影響了我們民族文化發展的水準。”

  不少學者均認為:“學術GDP崇拜”,是導致當前學術腐敗、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原因。他們認為,要強化評價制度建設,以科學的“指揮棒”來引導學風。

  “我們應該在制度與管理上下工夫,以前主要是靠學者自律,但光靠自律遠遠不夠。”華東師範大學學報主編高瑞泉教授認為,要加快學術共同體的建設,哪個學者學風不正,“在這個圈子裏丟人,就沒法抬起頭來,學術共同體是學風規範真正的不成文的制度保障。”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潘世偉也表示,端正學風,要有強有力的外部約束,包括法律、管理與輿論監督等,各方面一起努力。

  許明説,當前科研管理部門把知識生産的過程分得很細,甚至是機械化地分割,資金分配使用、隊伍組織等都管到了,唯一沒管到的是産品的質量。“這種機制有點本末倒置、輕重不分,最後造成花了大量投資,卻出不來一個好産品,浪費了文化生産力。”

  許明建議説,加強代表作制度和最終産品質量驗收的體系,才能根本上遏制這種泡沫生産的現象。

  當天,不少法律界專家也參加了座談,他們紛紛建議對學術腐敗、學術不端現象要進行司法介入。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審判庭庭長黎淑蘭認為,在制度建設層面杜絕學術腐敗例如抄襲剽竊等現象,除了加強行政管理之外,應該提高法治意識,尤其是知識産權的保護意識。對於侵權,完全可以用法律來解決。

責編:趙德禮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