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點建設:從邊緣邁向中心

 

CCTV.com  2009年03月30日 17:2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3月30日電(朱素英 魏大江)2009年初,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蘇曉雲專程看望中南民大民族學學科&&人段超教授,鼓勵他繼續致力於土家族歷史文化的研究。蘇曉雲指出,中南民大在土家族文化的科學研究工作中長期走在全國的前列,希望繼續發揮優勢,爭取作出更多的貢獻。中南民族大學近年來著力加強民族學博士點建設,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無獨有偶,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民族學博士生導師許憲隆教授,日前入選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這是其建校以來第一位入選學科評議組的專家。

  三年前,中南民族大學申報的民族學博士點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通過。三年裏,中南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博士點究竟走過了什麼樣的歷程,以致獲得了這樣的可喜變化?記者專程奔赴中南民族大學進行了調研、採訪,相信這對於高校年輕博士點的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全校上下一盤棋

  博士學位是個人知識水平的重要標誌,而博士點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水平及辦學層次的重要表徵。2006年申博成功後,中南民族大學全校師生振奮不已,畢竟這是幾代中南民大人付出艱苦卓絕努力的結果。但是,他們並沒有沉醉於此,反而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年輕的民族學博士點要如何建設才能在眾多的老牌博士點中脫穎而出?

  申博成功後的第一件大事不是慶祝,中南民族大學迅速召開了加強民族學博士點建設專題會議。校領導和專家們達成一致共識:申博成功只是階段性成果,不是最終目的,要全校上下一盤棋,讓該學科入主流、創一流,成為中南民大的特色與品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南民族大學民社學院及時籌劃召開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懇談會,邀請中央民大、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雲南大學、西南大學、民族出版社、《民族研究》雜誌社以及四川民研所、新疆民研所等民族學、人類學單位博士點負責人和科研出版單位領導和專家來校,為學校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把脈開方。專家們認為,中南民族大學只有注重自己的傳統,立足本區域,揚長避短,突出特色,與同類學科形成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和諧機制。

  在認真研讀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中南民大民族學博士生指導小組反復研討,對如何進一步凝練學科重點發展方向和建設目標等進行通盤考慮,明確了自己的發展策略、研究領域和學術方向。學校將以“南方民族文化與社會發展”、“散雜居民族問題研究”、“民族教育與社會發展”、“民族文化與文化遺産保護”四個研究方向為重點,充分發揮學校在南方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方面的傳統優勢和學校地處民族散雜居地區的區位特點,努力在中國少數民族散雜居問題研究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團隊擰成一股繩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受岑家梧先生、嚴學宭先生、吳澤霖先生、劉孝瑜先生等老一輩傑出學者的熏陶,中南民族大學就涌現了彭英明、吳永章、答振益、楊清震等一大批民族學研究學者,在南方少數民族歷史與文化、民族理論與政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突出的成果。

  站在前輩的肩上,雷振揚、段超、許憲隆、孟立軍等一批中青年學者迅速成長,形成了博士點學術團隊的第一梯隊。他們長期致力於長江中下游少數民族研究、在南方民族史、少數民族現代化研究等方面頗有建樹。

  近年來,中南民族大學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力度,吸引了中央民族大學、社會科學院民研所、中山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蘭州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的人才,以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博士等歸國留學人才。這些從四面八方匯聚來的年輕人無門戶之見,不搞內耗,專心研究,實現良性競爭。由於措施得當,既避免了學科隊伍學緣結構單一和“近親繁殖”的問題,又很好的構建了第二和第三梯隊,使原有人才和引進人才相得益彰,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幹為主、老中青相結合的學術團隊。

  目前,這個正在崛起的科研團隊在國內民族學人類學界備受矚目。2006年,許憲隆教授當選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會長,2008年入選湖北省宣傳文化系統(理論界)第二批“五個一批”人才工程。隨後不久,入選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8年,段超教授等當選為湖北省民族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目前,這個團隊有10人應邀或被選舉擔任了國家級民族研究學會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這表明,學科團隊的科研實力和學術組織能力已經得到政府和學界的充分認可。 

  傾力打造一門課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學科層次齊全,民族學博士點的申報成功,也為學校的課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從建校之初,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就是學生學習的最為重要的必修課程之一。當時,課程由民族問題研究室承擔,著名民族學家岑家梧先生、嚴學宭先生、劉孝瑜先生等均在教研室任職。秉承老一輩學人的優良學風、教風,中南民族大學在豐富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由彭英明教授擔綱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材,在全國推廣使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現在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由民族學博士點所在單位民社學院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研室承擔,教研室承擔全校和民族學專業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的教學任務。教研室對課程進行了諸多改革,一是強調課堂互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民族關係、民族問題成因;二是壓縮課堂學時,鼓勵學生到民族地區實地調研,讓學生在調研中思考並形成感性認識。

  隨著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水平的提升,近年來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先後被確定為學校優質課程、湖北省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2008年,中南民族大學《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被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交融開放一平臺

  2002年成立的湖北省重點人文社科基地——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作為民族學博士點申報和建設的重要平臺,一方面整合校內民族學、社會學、民族史、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民族法學、民族教育、民族經濟、民俗學、民族文學等領域的學術研究資源,鼓勵校內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一方面向社會發佈課題招標公告,全面對社會開放,通過這種交叉開放機制的建設,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已經成為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點建設的核心平臺,目前已經成為學術界有感召力的研究機構。

  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計劃2009年設置開放性課題5項,每項經費5萬,同時聯合地方政府和研究機構為其提供配套資金,其項目資助額度相當於教育部社科項目,因而吸引了一批有實力的專家學者參與到中心的學術研究中來。中心還長期組織名家講壇,近幾年來,中心共邀請了先後邀請馬戎、鄭杭生、馮天瑜、嚴昌洪、李紹明、何星亮等一大批知名學者舉辦“名人名家”講座68次,同時還將適時推出“明日名家”校內名家講座。這些講座擴大了中南民族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青年教師的知識視野,使他們能及時把握國內外民族學、人類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學科的最新學術動態和發展潮流。

  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先後主辦和聯辦了“族群理論與族際關係”“文化多樣性與民族文化發展”、“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討論會”、“第三、四屆人類學高級論壇”、“韓楚文化研討會”、“台灣原住民學術研討會”、“土家族確認50週年暨土家族學術研討會”等重大學術會議。2008年成功舉辦“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年會”,目前正在認真籌備第16屆世界人類學民族學大會“都市族群與族際關係”的專題會議,這些學術活動的成功舉辦為民族學、人類學界的學術交流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於基地的發展無疑也起到了助推劑的作用。

  突出特色創一流

  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南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博士點已經聲威漸壯,培育了一批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學科&&人,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許憲隆、李吉和教授的“散雜居民族問題研究”拓展了民族研究的新領域,對民族學學科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許憲隆積極倡導的散雜居民族“共生互補”理論,受到學界廣泛關注;雷振揚、張躍平等教授的民族政策與民族社會發展研究,在繼承彭英明等教授的民族理論研究基礎上,凝練了新的理論體系;段超、田敏等教授的土家族歷史文化研究,在繼承由岑家梧教授開創、中間經過吳永章等著名學者發展的研究理論與方法上,繼往開來,引導著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的方向;柏貴喜、譚必友等教授的民族學實證研究,也逐步在民族社會學領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近三年來,中南民大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共承擔2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重點科研課題,出版專著近20部,在《光明日報》、《民族研究》等權威報刊發表論文10余篇,有8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獎。其中,關於海南黎族傳統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土家族地區農村合作醫療、特色農業、勞動力轉移、旅遊開發、法制建設等調研成果,受到民族地區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點經過積極建設,目前已經實現了學科建設在校內從邊緣走向中心,民族學已經成為匯聚該校學科研究力量的核點。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學術團隊也在國內從邊緣走向中心,團隊成員在諸多研究方向上成績顯著。下一步,將朝著下一個目標前進——單科研究水平在國際上從邊緣走向中心。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