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附中高二(1)班主任 鄭 媛
作為一個現代人,網絡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網絡的豐富性、互動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更對青少年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如何幫助孩子們適應網絡時代,一個新的挑戰就是如何引導他們趨利避害,成為網絡的主人而非網絡的奴隸。
數據統計顯示,在中國2.53億網民中,學生網民數量約佔1/4,其中,中學生網民在學生網民數量總數中更是達到相當大的比例。如果網絡給予學生的完全是正向、健康的信息,那麼,作為教育者我們大可不必擔心什麼。但事實上,近年來網絡不健康、不文明的風氣蔓延、擴大,不斷滲透進入了青少年的網絡生活,使部分中學生漸染于惡俗的網絡空氣,身心受到傷害,甚至因此走上違法之路。
網絡低俗是現在社會上討論的熱點話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教育工作者之前也有過一些思考,但還沒有具體化、深入化和系統化。通過這次網絡整治低俗的專項活動,我們發現作為網絡低俗受害者主體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對這方面也有很多非常可貴的想法,作為教育工作者,而我們的任務就在於如何引導他們的思考進入正確的軌道,並及時挖掘其思考中的閃光點。
中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他們對於真善美與假惡醜等概念和現象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辨別能力。作為教師,不能採用灌輸、強制或者禁止的方式,這樣往往會引起他們的逆反,而是要通過現實的例子和平等、開放式的交流,幫助他們辨析是非,把思考和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中學生成為網絡低俗之風的最大受害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外界環境存在的不良因素外,從主觀上看,青少年自身處於特殊的人生成長和生理髮育階段,辨別和抵制能力較弱,好奇、逆反心理較強等等,這些方面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特別要注意和深入分析的,在如何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建立高尚的道德觀、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使之養成良好社會公德心、責任心等等方面提升其自身素質,恐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要害。而這一系列問題的終結點則體現為一個人具有強大的自律性,能夠自我約束、自我監督,這就是我們産同文化所講究的“君子慎獨”的人格境界。
在日常教學與班級管理中,我們的教育就已經滲透了以“真”、“善”、“美”為價值核心和最高審美境界的教育理念。這其中,真,就是呈現出坦蕩與質樸;善,就是做對更多人有益的事;美,則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感受和體驗。真、善、美的人格就是我們教育者所期待的包含有仁、義、禮、智、信在內的傳統文化對知識分子的理想追求。集合了假、惡、醜的網絡低俗之風,顯現和吸引的是人性的隱晦角落,是與健全人格、高雅情趣和良好公德意識格格不入的。
針對網絡低俗之風的種種表現形式,我們要幫助學生實現從個例分析到規律認識,搭建從認知危害到尋求解決之道的思考階梯;另外還應當通過提出、研討一系列與之緊密相關的現實問題調動和激發起學生關注的興趣與熱情;同時,更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在教育過程中適當引入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表現形式。在此基礎上,著力去挖掘學生的思考深度,讓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活潑的氛圍中獲得了對“網絡低俗之風”的深刻認識,同時也更加明確今後在網絡空間中活動的正確態度。
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繆是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多數學生受到網絡低俗危害還未造成實質性嚴重後果之時,這樣緊貼時代、關注現實的教育活動將幫助孩子們認清網絡時代所伴生的新現象,這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還孩子一個純凈的網絡空間,是整個社會的共識和責任,我們作為教育者更應當積極參與,親力親為,且任重道遠!(根據鄭媛在2009年3月2日中國青年網和共青團北京市宣武團區委共同舉行的“抵制網絡低俗之風”主題班會上的發言整理)
責編:肖金平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