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農村孩子就該回老家高考?代表委員熱議戶籍改革

 

CCTV.com  2009年03月10日 14:0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羊城晚報   
專題:2009年兩會頻道

  在城市出生成長的農村孩子,只能回鄉下參加高考?現在的戶籍制度是否合理?昨晚,來自廣東的劉雪庚等3位全國人大代表與其他省市的20多位代表、委員等一起,作客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激辯“戶籍制度改革”。平時矜持、儒雅的代表們,唇槍舌劍,有性急的甚至搶話筒發言。

  正方

  取消戶籍限制

  剝離身份特權

  胡一虎開場第一句話,直指戶籍制度的尷尬現狀:我每個禮拜都要來北京工作,在過去四年中,我頻繁出現在北京,可一直沒有辦法領到北京戶口簿。

  來自浙江的俞學文代表説,他在北京有公司,一些企業職工甚至高層,將孩子帶到北京讀書,讀完高中,還得返回浙江老家參加高考,常常“水土不服”、不適應。

  來自山東的一位代表説,戶口一定要鬆綁,不然一位農民工在這邊打工多年,他到底是什麼身份卻不好確定,甚至有犯罪前科也長期呆在城市,這不利於社會的管理。

  來自青海的一位律師代表説:我經常看到很多農民兄弟被分成三流,農村戶口被人們歧視,很多福利被剝離。就是因為農村戶口受到歧視、城市戶口附加了很多特權,我們要剝離這個特權。“戶口簿上附加的東西太多了,給人帶來太沉重的東西,很多人提及戶口就有很多辛酸的往事,社會要發展進步,就該改革戶籍制度。”

  河南一代表説,應該不加任何前提地放開戶籍制度,所有公民都要有一個同等的國民待遇,現在不管是在城裏打工,還是上學,都是有前提條件的。我們出生後有身份證,為什麼不把各種保險、社會福利信息都附加其中?我們應該往這個方向努力,不加任何前提。

  著名導演王小帥説:我完全不懂,現在有身份證了,號碼終身不變,可以形成良好、科學的管理體系,為什麼還要有這麼複雜的戶籍制度?這讓普通老百姓覺得很累。

  關於高考與戶籍挂鉤的問題,來自陜西的一位代表説,假如農民工子女從小學開始一直在北京上學,就應該允許他們在北京參加高考,這是可行的,從道理上也行得通。

  另一位代表説:在北京生活工作,就應該參加北京的高考,為什麼?因為這些打工的人在為北京創造利潤,他們在這裡消費,他們創造了GDP,就應該享有跟北京人一樣的待遇。

  遲夙生代表認為,應該取消城鄉差距,推進城鄉發展,全國的孩子都是一樣的,同樣參加高考。北京考生比外省少100分甚至200分,高考錄取分數線各地不統一,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如果分數線一樣,在哪參加高考也就沒區別了。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位專家研究發現,現在的高考移民,有從富裕地區往低收入地區流的,也有從低收入地區往富裕地區流,但還是流入北京等富裕地區的移民多。北京分數線比外地低100多分,這太不合理了。

  觀眾席上,一位湖北籍青年人説,當年自己參加高考,有同學在高考前將戶口遷移到上海,考分沒他高,卻上了好學校,“我心裏酸溜溜的”,“照顧寧夏、青海這些經濟不發達地方的考生,我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分數線比我們低,我很不解。”

  敢説話

  説實話

  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暢所欲言,踏踏實實為老百姓鼓與呼。圖為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北辰區天穆村黨總支書記穆祥友在發言 新華社發

  反方

  原籍參加高考

  符合目前國情

  來自廣東韶關的劉雪庚認為,高考和戶籍暫時不能脫鉤———“考生的戶籍在哪就在哪高考,這符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和教育資源的現狀。”劉雪庚説,國內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也存在差異,在原籍,考生填報志願時可以根據資源進行判斷、跨地區填報,這是不受限制的。

  來自寧夏的一位代表也不贊成高考與戶籍鬆綁,“那樣的話,北京、上海的孩子會到我們寧夏去考試,我們很多孩子可能就被衝擊掉。我們的教育過去投資不均衡,造成今天差距這麼大,如果再鬆綁戶籍和學籍,那我們大西北將有多少孩子受到影響?”

  來自北京的一名代表説,戶籍鬆綁,將造成很多外來工子女在北京讀書,本地人上大學機會將減少。

  來自上海的嚴誠忠代表説,上海實行戶籍改革新政,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強大的財政作為支撐,離開財政,什麼都是空談。

  有代表也認為:每個城市的建設,財政投入是有限的,每個階段只能保證一定數量的人口容量,超過這個上限,市民的生活質量、配套設施完善、城市建設步伐都要打折扣,甚至會倒退。戶籍制度改革,不能以犧牲城市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為代價。回戶籍地參加高考或許確實存在因各地教育發展水平不均衡引起的不公平,但這應更多地從教育投入方面去尋找解決之道,而不是全部歸咎於目前的戶籍制度。

  探討

  戶籍制度改革

  不能一蹴而就

  俞學文代表認為,假如戶籍無法放開,那麼應該從居住的角度,從教育的持久性來看待,比如浙江的孩子到北京來讀書,要看他在這裡讀了多長時間,是否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在這裡讀,如果是,就允許他在北京參加考試。

  劉雪庚是湖南人,長期在廣東工作,對此他有不同看法:上世紀九十年代,湖南很多人戶口遷移到廣東,因為廣東的錄取分數線和湖南不同。假如按就讀時間長短來決定在哪高考,這樣表面上一種公平可能會掩蓋另外一種不公平,造成教育資源配置的不科學,甚至造成教育佈局不合理。

  還有代表説,取消戶籍制度是符合中國發展方向的,但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不能以犧牲發展利益為前提,也就是説要盡可能在不犧牲大多數人利益的前提下,提升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改革。戶籍制度的取消可能也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個大方向是對的,具體怎麼改,需要認真摸索。  本報特派記者尹安學 崔朝陽 許琛

責編:閆彬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