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國務院原則通過了新醫改方案,從2009年到2011年,重點抓好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等5項改革。初步測算,3年內各級政府為此預計投入8500億元。
醫改的五大方向已經確立,但具體如何改?如何操作?爭議頗多,勢必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熱點。日前,醫衛界一些知名人士及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了各自對新醫改的獨到見解。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將醫改分成5個重點沒有錯,但應該分清主次。“社區醫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牛鼻子,抓住它,醫療資源公平性等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將就社區醫院的建設、人才培養等提交議案。
5個重點社區醫療最重要
成都商報:新醫改方案提到要在3年內投入8500億元,您怎麼看這個方案?
鐘南山:將醫改分成5個重點改革的實施方案沒有什麼錯,但還是有一個主次輕重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投資是多少,現在説是8500億元,其中3300億元由中央政府出。我們最希望知道,衛生的投入佔GDP的百分之幾,這最容易看出國家對衛生的重視程度。現在這方面是打馬虎眼,沒説太清楚。比如,這8500億元是在原有的經費基礎上額外劃撥,還是包含原有的經費投入在內?當然,肯定比原來的高,從政府來説,是一個進步。但我們應該看到,就是以8500個億計算,一般的欠發達國家(衛生方面投入佔GDP)都是6%,我們國家現在還不到5%。
另一方面,5個重點改革中最重要的是社區醫療。社區醫療(需要)苦幹幾年,是把社區的醫療網絡和醫療設備予以完善、社區醫療人員待遇得到基本的保障;再就是社區醫療人員要有好的訓練,提高服務水平。解決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所以,社區醫療是“牛鼻子”,社區醫療問題解決了,醫療的公平性等其他方面就好解決,重點投資到那兒就能解決。
醫科大學應培養全科醫生
成都商報: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最重要的是醫療服務水平的低下問題,這該如何解決?
鐘南山:社區醫院有醫療設備不足等問題,但根本問題還在於醫療服務水平不高,醫療服務人才缺乏。(這個問題)大醫院有責任,學校也有責任。
現在越是有名的(醫科)大學,主要目標都是培養大醫院的醫生,他們沒有考慮這個(社區醫療人才)。他們對社區醫療水平的提高有沒有責任?因為很多這樣的學校認為這是地方院校的事。實際上,美國的醫學名校,50%的學生都是去社區。
社區醫院的醫療設備等硬體問題,政府公佈投資就行了,人才問題才是醫療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問題。我覺得,社區醫療服務人才培養方式有兩種:一是本科畢業以後成為全科醫生,一是試行一入學就是全科醫生。現在,很多醫科學生根本沒有思想準備要去社區醫院工作。所以,現在在大城市,醫生是供過於求;對於全中國,卻是供不應求。
為了充實社區醫院人才,大學能不能定向培養到社區的學生呢?只要畢業後願意回社區醫院,讀書可以考慮免學費。當然,我不贊成醫學院學生一畢業就到社區,畢業後應該有兩三年先到大醫院,學到一定本事以後再到社區。這兩三年的經費,應該大醫院、政府都出一點。現在,廣州番禺地區已經在這麼做了。
有了高水平的人才,待遇還要跟上。美國的社區醫生跟專科醫生沒有多大差別,從待遇上看,甚至社區醫生還更好一些。
社區醫療設備能保障,人才跟得上,待遇留得住人,社區醫療才能逐漸發展好,醫療結構才是一個正常的三角形。不然就發展成現在的倒三角形,社區醫院做不下去,大醫院床位越加越多還滿足不了需要。
醫生要有嚴格的考核制度
成都商報:醫藥分家被認為是解決“看病貴”的一個方向,它的難點在哪?
鐘南山:如果政府沒有一個相應的補償,那麼醫藥分家是做不到的。現在,醫院的手術、診斷等的含“金”量太低,所以只能靠藥的銷售來彌補。
我還是主張,對醫務人員,要有嚴格的考核制度,淘汰一部分人,給過關的醫生提高待遇。在國外,不管是私人的還是公營的,醫生每年都要考核。本報記者 馬天帥 謝佳君 實習生 夏方靜 攝影報道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