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董峻)記者13日從農業部了解到,北方旱作地區農業部門日前進行的監測表明,實施保護性耕作麥田呈現出明顯的抗旱優勢。
據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于振文介紹,在今年的罕見大旱情況下,同樣的播種時間、同樣的旱情,兩塊麥田的麥苗長勢卻截然不同。凡實施保護性耕作的,旱情比較輕。
據介紹,保護性耕作取消了鏵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蓋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種,以保留土壤自我保護機能和營造機能,是機械化耕作由單純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進而與自然協調發展農業生産的重大變化。
調查顯示,河南寧陵、靈寶、民權、博愛等地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小麥分蘗數和次生根數均高於傳統耕作,且苗壯、苗綠,葉片尖部枯黃長度短,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耐旱和耐寒能力。山東省實行免耕播種的小麥比常規播種的小麥麥苗偏壯、偏綠,幹黃葉少,直立性強。
專家分析説,免耕播種小麥抗旱能力明顯優於常規播種的主要原因是免耕播種一次完成苗帶旋耕、播種、鎮壓等環節作業,有利於搶墑播種,同時免耕播種實行溝播,有利於積雪納水,提高了降水和灌水利用率。
同時,作物秸稈覆蓋地表,土壤淺層形成了虛實相間的土層結構,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保墑效果好。
此外,免耕播種的小麥鎮壓密實,不僅壓碎坷垃、封閉裂隙、防止氣態水分蒸發,而且使土粒緊密結合,恢復土壤毛管作用,使土壤水分上升,保證了小麥正常生長髮育對水分的需求。
責編:高松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