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十月,王瑛(左)在南江縣楊壩鎮尖山村與群眾座談,商討致富之策。 新華社發
2008年11月27日,已被癌症折磨得形銷骨立的王瑛終於答應請假,到重慶新橋醫院住院治療。
天還沒亮透,她就醒了。深陷在床上的她,試圖掙扎著自己起來,可卻力不從心了。由於癌細胞已擴散至全身,連起床穿衣這些簡單的動作她已不能獨立完成。但是,她還是在丈夫張勇的幫助下,掙扎著起來打了一個電話,她放心不下縣裏近期抗震救災物資的監管工作。
打完電話,她讓丈夫張勇攙扶著來到廚房,久久地凝視著正為她做早飯的母親。
母親問:“王瑛啊,你在看啥?”王瑛幫媽媽捋了捋頭髮,充滿深情地説:“媽,您為我太辛苦了,今後要多注意身體啊!今天我真不想到重慶去,真不想走……”
這,竟成了她與母親的訣別。
下午2點50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王瑛這位四川省南江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停止了呼吸。
她嚴肅執紀,敢於碰硬較真,不斷探索創新;她像一座山,堅守在大地上,彰顯著黨紀的威嚴和力量
她將寶貴的生命獻給了自己無限熱愛的黨的紀檢監察事業,獻給了自己無限熱愛的南江人民。
1997年12月,組織上決定將王瑛從巴中市紀委交流到南江縣委工作。
南江是一個集革命老區、邊遠山區、貧困地區于一身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很多人惟恐避之不及。王瑛二話沒説,第二天簡單收拾行李,告別丈夫和兒子就上路了。
在南江,一幹就是3年。2000年2月,王瑛就任南江縣紀委書記。
很多人勸她:“紀委書記是個得罪人的工作,你一個外地來的女同志最好別幹!”
“紀委書記不得罪人,就會得罪紀委書記這個稱呼。”身材瘦小的王瑛呵呵一笑:“我不僅要幹,還要幹好。”
2003年5月,一個十分棘手的案件轉到了王瑛的手上。有群眾舉報:南江縣公安局某派出所
幹警何某,在“3 24”案件中玩忽職守致人死亡卻逍遙法外。
“省、市公安機關和縣檢察院已對此案調查並作了了結,況且背景複雜,阻力大,是不是不要查了?”在案情分析會上,有同志提出。
“有後臺有背景的更要查!”王瑛拍案而起。
隨著案件查辦工作不斷深入,多個部門的多人被牽涉其中,且發現時任縣公安局局長薛某等人有製造偽證、隱瞞真相的嫌疑。
一時間,各種阻力接踵而至,指責聲、怨恨聲、謾罵聲不絕於耳。辦案人員每天數次接到威脅電話。
“正不怕邪,只要我們是正義的,沒有弄虛作假,就不怕什麼,我們就一定會得到人民的支持。”關鍵時刻,王瑛沉著冷靜,鼓舞第一線的辦案人員。
由於涉案人員大部分是政法幹警,反調查、反偵察能力非常強,取證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為打開局面,王瑛連續5天5夜戰鬥在辦案第一線,吃住在辦案地點,親自找主要涉案人員談話,案件查辦取得實質性進展。
就這樣,王瑛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僅用2個月時間,就查結了“3 24”案件。縣公安局局長薛某、副局長柳某和縣檢察院瀆職侵權檢查科副科長何某均受到留黨察看、行政撤職處分,何某等其餘10名違紀違法人員受到法律制裁和黨紀政紀處分。
由於嚴肅執紀,敢於碰硬較真,自擔任縣紀委書記以來,王瑛直接&&查處172起損害群眾利益的典型案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6000多萬元。
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讓老區人民早日脫貧致富,這是南江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65萬南江人民共同的心願。但是就在2002年,因為個別行政執法部門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導致3名外地客商撤資,這引起了王瑛深深的思考。
帶著“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如何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服務?如何更好地為南江經濟建設服務?”等問題,王瑛帶著縣紀委的同志,先後走訪了48個鄉鎮、64個縣級部門和26家企業。
經過廣泛調研後,王瑛提出在行政執法機關中開展最佳執法單位、最佳執法領導、最佳執法人員的評選活動,對評選為“三最佳”的予以表彰,把“三最差”納入來年重點監察對象。這一做法,促進了行政執法機關作風的轉變,受到中央紀委、監察部的肯定,並在四川全省推廣。
在南江縣水泥集團二廠廠長朱奇正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一個紅色的聘書。
原來,在一次糾風工作座談會上王瑛了解到,一些部門還是存在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毛病”,一些企業對“吃、拿、卡、要”依舊敢怒不敢言。
2004年8月的一天,王瑛將縣執紀執法部門的領導請到了縣紀委,與南江縣的投資商一起開了一個面對面投訴會。
“縣質監局的計量測試所,它搞了個啥活動呢?向我們賣設備,錢交了,設備沒拿來;下屬一個質協,説為我們服務,服務費3.5萬元,服務啥子呢?沒服務啥子。”在面對面投訴會上,朱奇正將縣計量測試所違反規定收服務費的問題“抖摟”出來。
縣紀委迅速查實,縣質監局計量測試所在朱奇正企業亂收費5.2萬元,違規報銷費用11萬元。計量測試所所長因此受到留黨察看和行政撤職處分。
事隔幾天,縣紀委打電話給朱奇正,聘請他當了一名南江縣軟環境監督員。
這次面對面投訴,是王瑛和縣紀委常委班子就紀檢監察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嘗試。如潮的好評,更加堅定了王瑛不斷探索的動力。
王瑛和縣紀委常委班子繼而提出了紀檢監察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個零”工作方法:即建立投訴中心,為民服務零距離;召開專題聽證會,幹群關係零隔閡;開展“三最佳”創評,監督監察零空當;評選誠信先進,再塑形象零起點;實行投訴查結制,案件查處零擱置。
同時,縣裏還建起軟環境建設投訴中心,定期開展面對面投訴活動,現場受理群眾投訴,相關部門公開承諾辦理時限,讓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著落。
“五個零”真心服務,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讚譽。一位外地客商動情地説:“南江的投資環境一年比一年好,在這裡投資我們感到放心。”
黨風廉政建設在農村易成盲點。2006年,一組數字引起了王瑛的不安:群眾反映村社幹部問題的信訪舉報,佔到了全縣信訪總量的70%左右,特別是正直鎮福字寺村8名老黨員聯名舉報村財務和國家退耕還林資金的問題,讓王瑛心情十分沉重。
翻山越嶺,走村串戶,此時的王瑛已經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的不適,咳嗽不止,但她依然帶著這個問題深入調查。
“我們的黨風廉政建設觸角必須延伸到農村,只有把監督機制建立在村,才能杜絕村幹部吃拿卡要、損公肥私、優親厚友等損害群眾利益的違紀行為。”王瑛就此提出,在全縣各行政村設立村級黨風廉政建設督查員崗位,對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效果立竿見影。“村級黨風廉政建設督查員制度實施一年,南江的村級信訪案件從70%降至32%。”當地領導介紹説,特別是“5 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由於有全縣村級黨風廉政建設督查員對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的有力監管,確保了2.37億元抗震救災資金、32萬套衣服、8000床棉被和2000噸其他救災物資及時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
碰硬較真,源自王瑛對腐敗分子的恨,更源於王瑛對人民群眾深深的愛。她常常對紀委的幹部説,“群眾找到我們是信任我們,我們不能替他們伸張正義,就會讓他們失望甚至絕望。”
探索創新,這是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身體力行,更是時代賦予紀檢監察幹部的使命。她説,“作為一名黨的幹部,要時刻不忘把黨的創新理論與改革發展穩定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和難題。”
沒有鏗鏘華麗的語言,沒有信誓旦旦的表白,她就像一座山,堅守在大地上,高聳在人們心中。
清正廉潔,建好班子隊伍,愛護失足幹部,她像一條河,折射著水的清澈和寬容
做黨的忠誠衛士,正人先得正己。從巴中市區交流到南江,王瑛的工作生活環境變了,責任重了,權力大了,但她清正廉潔的做人原則沒變,公道正派的行事風格沒有變。
剛到南江的時候,縣委決定給王瑛租一套條件較好的住房,但她沒有同意,堅持住在職工舊宿舍樓。
房間簡陋,墻上的石灰多處脫落,玻璃窗還破了幾個窟窿。她找來人,把墻壁稍作粉刷,用報紙把窗戶糊上,然後在房間搭上一架鋼絲床,就算安排好了自己的住處。“這架鋼絲床一直用到她去世。”縣紀委信訪室主任李亞莉説。
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這是王瑛對自己的要求。王瑛住院期間,縣煤電公司一位負責人前去看望她,主動送去了5000元現金。王瑛説啥也不收。公司負責人説:“王書記呀,在公司改制時是你為我們把關護航;在公司遇困難時,是你及時排憂解難。如今公司日子好過了,這是全體職工的一份心意,你就收下吧!”
王瑛語重心長地説:“你們來看我,是我最大的慰藉,送錢反而是加重我心靈的病痛,你們還忍心給我錢嗎?”這位負責人只好收回5000元現金含淚而去。
王瑛的弟弟王勇一直在石渠縣的一個基層林業站工作,弟妹高學勤在瀘定縣待業。45歲的王勇連續幾十年在高海拔地區工作,身體越來越差。看到王瑛在南江當上紀委書記後,王勇就把換個好工作的希望寄託在姐姐身上。
“姐,你把我調到巴中去工作吧,在石渠工作實在太辛苦了。”王勇在電話裏多次向王瑛求情,甚至有幾年春節,他帶著全家呆在她家不肯走。
“你在石渠要安心工作,和那些下崗困難職工相比,你們還沒有到吃不上飯的地步,調動的事以後有機會再説吧。”王瑛總是這樣回答他。
換工作的願望最終沒有實現,王勇只好在原單位辦了內退。
王瑛的丈夫張勇説:“就為這事,他對王瑛充滿了怨氣,不僅後來未給王瑛打過一次電話,就是王瑛多次把電話打過去,他也不接。”
“不錯,當年我曾答應父親要好好照顧弟弟,現在我手中雖然有了一點權力,但也不能以權謀私啊!”每每和丈夫提及此事,王瑛內心總是充滿了歉疚和矛盾。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理解王瑛的做法,有人説她思想“不夠解放”。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王瑛始終堅持認為,親情不能超越原則,權力不能用作交易。
對自己和親人,不徇私情;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她同樣“嚴”字當頭。
在縣紀委機關,有兩件東西是王瑛親自安排擺放的。
一件是“紀容鏡”。她把“紀容鏡”放在每名幹部上下班經過的地方,並在鏡子兩邊寫下了“以銅為鏡正衣冠,以紀為鏡正言行”。
一件是20個字的牌匾。她安排辦公室人員將“政治堅強,公正清廉,紀律嚴明,業務精通,作風優良”這20個字製成匾牌,懸挂于紀委會議室墻壁正中,讓班子成員和全體幹部時常看見,以便自我約束。
2007年1月,在王瑛倡導下,縣紀委全會對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廉潔等情況進行民主測評。王瑛第一個走上發言席,就她自己親民愛民、民主法制意識、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碰硬精神、清正廉潔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剖析,接受全體代表的無記名投票測評。
面對測評反映的不足,她又第一個上臺,對照問題進行整改承諾。如今,班子成員接受縣紀委全會、縣黨代會民主測評已形成了制度,較好地解決了“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
“建設一支鋼班子,打造一支鐵隊伍”,在王瑛的帶領下,南江縣紀委、監察局榮獲“四川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辦案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綜合考核連續5年獲巴中市第一名。2007年1月,王瑛當選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十大標兵,成為紀檢監察戰線上一面鮮紅的旗幟;縣監察局局長趙萬先也被授予“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成為全系統學習的標桿。
“懲處不是我們的目的,教育和挽救幹部才是我們的天職。”從事紀檢監察工作以來,王瑛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來教育、挽救、關懷幹部,詮釋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的寬廣胸懷。
在巴中市一位青年幹部的手機中,保存著這樣一條短信:“大姐祝賀你,真的勇士,是跌倒後爬起來繼續前行的人!”
2003年,這位幹部因嚴重違規違紀,被南江縣紀委、監察局給予留黨察看一年、撤銷行政職務的處分,他一度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希望。
王瑛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先後4次與其談話,勸導説:“你的本質不壞,只是一時糊塗走錯了方向,誤入了歧途,教訓令人成熟,錯誤只屬於過去,你未來的路還長,你要努力……”
2004年春節前的一個晚上,王瑛來到了他的家裏,看望、安慰因兒子受處分而擔驚受怕的母親,原本對縣紀委很有意見的母親感動得老淚縱橫。
在王瑛的鼓勵下,這位幹部主動申請到該縣最偏遠的大河鎮觀音寺村和光霧山鎮焦家河村任駐村幹部。他吃住在農村,與村民一道修公路、建學校、安電話、打水池、建沼氣。2006年7月1日,這位幹部被巴中市委表彰為優秀駐村幹部。當天下午,他就收到了王瑛書記發來的這條鼓勵短信。
南江縣原縣委書記青理東告訴記者,2004年初,把這位幹部下派到大河鎮觀音寺村任村委會副主任時,不知情的人認為縣委要提拔一個剛犯了錯誤的同志,把這件事舉報到了省紀委,“上級派人來調查,是王瑛書記親自彙報的情況,説這位幹部過去犯錯誤,是由於群眾觀念不強,下派駐村不是提拔而是去吃苦,去培養與人民群眾的感情,並帶領調查組專門到觀音寺村了解了實情。”
王瑛對幹部十分愛護,尤其是對被處分的幹部她格外關心。近3年來,王瑛先後對50多名受過處分的黨員幹部進行了回訪教育,對5名實績突出的幹部大膽向縣委推薦,讓他們重新走上領導崗位。
她經常告誡身邊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同志:“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始終貫穿于紀檢監察工作各個環節,特別是要幫助那些迷失方向的人重新樹立理想信念,點燃他們人生的希望。”
“個頭很小,心胸很大”,這是王瑛留給很多人的印象。
責編:趙德禮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