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永不凋謝的生命之花--追記南江紀委書記王瑛(上)

 

CCTV.com  2009年02月09日 18: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專題:黨的好女兒王瑛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一位正在重慶某醫院與晚期肺癌進行生死抗爭的女幹部,立即請求停止治療。她痛苦地從床上掙紮起來,撥通了四川省南江縣紀委副書記劉克勤的電話。

  由於焦急,她的肺部更加灼痛起來,化療反應使她多次要吐。她説話斷斷續續,很不清晰。在電話那頭,劉克勤深受感動,對她的話“終生難忘”——

  “馬上組織幹部去救人,去照顧群眾!”“我明天就趕到!”……當年11月27日,癌症已把她折磨得形銷骨立。在被病魔徹底擊倒的前夕,她才答應再次到重慶住院治療。她似乎預感到了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所以當車子駛離那片她深愛著的熱土時,她不放心地再次詢問起抗震物資檢查的情況。

  “我不忍心再讓她操心,就簡單説了幾句,後來她就睡著了。”南江縣紀委常委張晉平回憶説,“讓我難受的是,就在離醫院還有20分鐘車程的時候,她的頭慢慢向右傾斜過去,好像很不情願似的,她就這樣與我們永別了。”

  她的去世,在南江縣引起巨大反響,許多幹部群眾失聲痛哭。

  她就是四川省南江縣原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王瑛。她雖然離開了,但在人們心目中,她是一朵永不凋謝的生命之花。

  作為紀委書記,必須做到公道、正派、無私、無畏

  1997年,作為交流幹部,王瑛從四川省巴中市調到南江縣委工作,2002年擔任縣紀委書記。2003年5月,剛上任半年多的王瑛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群眾舉報南江縣公安局城東派出所某民警在辦案中玩忽職守,致人死亡卻逍遙法外。這起案件,已報到省公安廳。

  “這個案子,省、市公安機關和縣檢察院都有了結論,查它幹啥?再説這個案子背景太複雜,阻力太大,應付一下算了吧。”在案情分析會上,有同志提出。

  “那怎麼行,有後臺有背景的更要查!”王瑛説。

  隨著案件查辦的深入,公安、檢察、法院等政法部門有多人被牽涉進來,辦案人員還發現,包括時任縣公安局局長等人有製造偽證、隱瞞真相的嫌疑。

  “敢查這個案子,你幾爺子是不想活了!”王瑛和家人一度天天接到威脅電話。

  別説是女人,就是男人天天面對這樣的恐嚇和威脅,心裏也要發毛。

  “你怕不怕?”王瑛的丈夫實在忍受不了,就鼓足勇氣給妻子打電話,但王瑛只説了一句“你要相信,邪不壓正!”就挂斷了電話。

  由於涉案人員大部分是政法幹警,有些人反調查、反偵查的能力很強,取證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為了打開局面,王瑛連續5天5夜沒睡覺,吃住都在辦公室。她不停地找主要涉案人員談話,實在扛不住了就靠在椅子上打個盹兒。

  就這樣,王瑛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查結了這個案件,10名違紀違法人員受到了法律制裁和黨紀政紀處分。

  王瑛認為,權力是一種責任,只能為人民謀利益。

  2005年5月,南江縣水利局一名副局長非法套取私分水保資金58萬元。在案件查處會上,有人勸王瑛説:“這是個專項資金的案子,動作太大怕要影響縣裏爭取項目,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國家的專項資金是用來為人民謀福利的,貪贓枉法的蛀蟲不除,專項資金必定受損,必須嚴辦!”最終,這個副局長被開除黨籍、公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幾年來,在王瑛的帶領下,南江縣紀委、監察局先後榮獲省、市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辦案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王瑛被評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標兵”。

  對違法違紀案件嫉惡如仇,對工作中出現過失和犯過錯誤的同志,王瑛卻始終堅持“懲處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教育和挽救幹部是我們的天職”的原則。

  柳昆原來是南江縣公安局最年輕的副局長,因工作上犯錯受到撤職處分,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王瑛多次找他談心,鼓勵他在哪跌倒就從哪爬起。在王瑛的支持下,柳昆主動申請到偏遠鄉村挂職鍛鍊,一年時間幹成了別人5年沒幹成的事情。2006年7月,柳昆被巴中市委表彰為優秀駐村幹部。當天下午,他收到了王瑛發來的短信:“大姐祝賀你,真的勇士,是跌倒後爬起來繼續前行的人!”

  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2002年,南江縣個別行政執法部門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導致3名外地客商撤資離開。此事引起王瑛的警覺,她琢磨:紀檢監察工作不光是辦案查案,更應以良好的黨風政風促進經濟發展。

  帶著這樣的思考,她走訪了48個鄉鎮,縣裏10多個工商、稅務部門和20多家企業,創造性地提出了紀檢監察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個零”工作法,即:建立投訴中心,為民服務零距離;召開專題聽證會,幹群關係零隔閡;開展“三最佳”創評,監督監察零空檔;評選誠信先進,再塑形象零起點;實行投訴查結制,案件查處零擱置。

  在農村,一些村幹部吃拿卡要,損公肥私,優親厚友的事情時有發生。2006年,群眾反映村幹部問題的信訪舉報佔到了全縣信訪總量的70%。

  “黨風廉政建設的觸角必須延伸到農村,監督機制必須建立在村社。”王瑛提出,在全縣各行政村設立村級黨風廉政建設督查員崗位,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王瑛雷厲風行地大力推進這項工作,結果當年就使村級信訪案件從70%降至32%。

  南江縣地處四川東北部,離青川縣不遠,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災縣之一。南江縣的48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達44.59萬人。

  但就在抗震救災期間,王瑛的病情加重了。她的臉上佈滿了化療後産生的黑斑,人又黑又瘦,癌細胞已擴散到全身。為了緩解疼痛,她不得不超量服用止痛藥。儘管如此,她想得最多的還是群眾最關注的事——抗震救災物資。這段時間,她組織制定了抗震救災物資使用紀律和規定;面向社會公開聘請17名義務監督員;從各部門、鄉鎮抽調幹部組成檢查組;縣紀委監察局實行專人24小時接訪,認真核實群眾反映的問題。

  2008年9月的一天,她一邊劇烈咳嗽,一邊接聽群眾打來的電話。

  “王書記,我是八廟鄉的監督員,有人家裏受災不重,卻給那麼多物資;有人家裏房子都倒了,倒是沒啥子發呀!”

  王瑛急了,放下電話立即叫來南江縣監察局副局長何勇。她強咽口水,忍住咳嗽説:“明天早上8點半出發,去高塔、八廟和燕山3個鄉檢查。”

  “你病得重,路又很難走,還是我帶督查組去,你在家好好休息。”

  “這個不行,國家和全世界給災區的捐款捐物這麼多,如果物資使用有問題,我們對得起誰呀!”

  第二天,為了儘快到達那3個鄉,王瑛讓司機選擇路況極差的鄉村公路。車子一路上劇烈顛簸,王瑛咳嗽得上氣不接下氣,實在堅持不住了,她就讓司機停一停,艱難地從車上走下來透透氣。

  每到一地,王瑛總是立即召開會議,嚴明工作紀律,親自將督查組介紹給當地鄉政府。在回來的路上,同行的人發現,她已經累得像個“半死人”,連説話的力氣都沒了。

  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實實在在去做

  在南江縣,常常會聽到老百姓説:“王書記對人好,王書記是個好人!”

  上兩鄉洋灘村的老百姓,每天都要走過王書記為他們修建的“連心橋”。

  2004年4月的一天上午,王瑛在洋灘村檢查貧困戶幫扶工作走到銀河觀時,看到一位村民拄著一根兩米長的木棒,背著一袋農家肥,在大河中央的深水區十分艱難地走向對岸。

  “那個老鄉多危險呀!要是突然來了大水咋辦?”王瑛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這附近就沒有別的路可走嗎?”

  “王書記,這條河把我們這個100多人的社劈成兩半啰!”洋灘村一社社長吳伯軍説:“你看,我們這個社只有河對面一塊地,30多戶家家都有一小塊,一年四季,老百姓就是這樣赤腳過河。發洪水,老百姓為了過河搶收,差點被洪水沖走的事時常發生。”

  “老百姓過河這麼危險,咋不想辦法修座人行橋呢?”王瑛問。

  “規劃搞了好幾次,可沒錢辦不成事,以後慢慢想辦法吧。”

  王瑛著急了:“這事不能以後再説,必須馬上辦。”她帶著鄉村幹部在河邊走了3個來回,確定修橋地點、研究建橋方案。“我負責協調建橋所需的物資和資金,鄉村負責組織老百姓開挖基礎和安裝,基礎工程明天就開工。”

  20多天后,一個鐵索橋建成了,老百姓多年的期盼變成了現實。為了銘記王書記對百姓的關愛,當地村民在鐵索橋頭的一塊大石頭上,刻下3個醒目的大字——“連心橋”。

  下兩鄉村民廖慶和是一名“背二哥”(從事搬運工作的農民工),如今住在南江縣縣城的“背二哥”賓館。在這裡,只需花兩三元錢,就能吃上葷素搭配的熱菜熱飯,花5毛錢就可以住一晚,還有電視看,有熱水喝。而原先,他只能“三頓吃神仙飯(沒菜的米飯),夜晚就睡水泥板”。

  2005年的一天晚上,廖慶和和其他“背二哥”一樣,幹完一天的活後,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背二哥”們休息的地方——南江縣紅星橋。他把頭放進背簍裏,用蓑衣和被子罩著身子,迷迷糊糊快要入睡的時候,王瑛來了,她給廖慶和掖了掖被角,嘆息説:“農民工沒有住處真是難呀!”不久,王瑛籌集來資金,在南江縣城修建了5個“背二哥”賓館,為千余名“背二哥”提供食宿方便,“背二哥”們從此過上溫暖的生活。

  讓“背二哥”們難忘的還有2007年春節。當時,“背二哥”們已聽説王瑛身患癌症,沒想到,王書記竟會專門跑來與“背二哥”們一起過年。

  “我不能喝酒了,給大家夾菜,算拜年吧。服務員,拿雙公筷來。”

  “王書記,癌症又不傳染,你還做得這樣細心啊!”

  “為了大家更健康嘛!”

  一句話,説得在座的“背二哥”們眼眶都濕潤了,大家望著王書記憔悴的面龐,誰也咽不下這飽含關愛的年夜飯。

  王瑛去世後,“背二哥”們沒有忘記她。他們連夜趕路70多公里送別王瑛。來不及清洗的沾滿灰塵的手,高舉著“王瑛一路走好”的黑色挽幛,“背二哥”們眼裏飽含淚水,站在巴中殯儀館門外久久不肯離去。

  本報北京2月8日電

責編:趙德禮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