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生病前在四川省南江縣光霧山的留影。
本報訊(記者江勝信)在確診自己患上肺癌晚期、進入生命倒計時後,她的人生選擇是堅守崗位頑強拼搏,為黨的紀檢監察事業、為老區人民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2008年11月27日,在大巴山崎嶇的山路上,在47歲生日的前一天,她走完了生命的最後旅程。她就是被當地群眾譽為“黨的忠誠衛士、人民的貼心人”的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標兵、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原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王瑛。
南江縣地處大巴山深處,是川陜革命根據地,從這裡曾走出2.2萬名紅軍戰士,其中1.6萬人捐軀,為中國革命做出過特殊貢獻。南江縣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山勢險峻、交通不便,2008年農民人均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還低1400多元,摘掉貧困帽子的任務十分艱巨。
1997年,王瑛被組織上派到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工作,11年來她先後擔任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縣委副書記、縣直機關工委書記、縣總工會主席、縣紀委書記。作為紀檢書記,王瑛忠於職守,不畏強權,不徇私情,對消極腐敗現象深惡痛絕,被當地群眾稱為“女包公”,她先後查處南江縣“3 24”留置人員非正常死亡案件、縣水利局負責人貪污案件、八廟鄉挪用救災物資案件等100多起典型違紀違法案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6000多萬元,為嚴肅黨紀、純潔黨風、凈化社會風氣、服務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針對新時期新形勢下紀檢監察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王瑛勤於思考、勇於創新,創造了“五個零”工作方法、村督查員監督機制等“王瑛工作法”,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和推廣;作為黨的基層幹部,她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深入城鎮鄉村,關心貧困農民和困難黨員,愛護、教育和幫助犯錯誤的幹部,為南江縣城的農民工“背二哥”們解決食宿等後顧之憂,幫助地震受災群眾重建家園,為長年以來過河不便的村民建起了“連心橋”,11年間個人資助了12名貧困大學生;她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熱愛親人,但克己奉公,嚴於律己,從不以權謀私,病逝後人們才發現她借貸了8萬元用作補貼家用和資助他人。
由於長期艱苦工作,王瑛積勞成疾。2006年7月在抗擊特大旱情災害鬥爭中她幾次暈倒在第一線,在被確診為肺癌後的2年零4個月,除去10多次化療時間外她都在堅持工作,直到以身殉職。她像大巴山深處的一片紅葉,用燃燒的生命裝點着南江這片紅色的熱土。
王瑛病逝後,巴中和南江人民以各種方式,對這位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女兒寄予無限的哀思和追念,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各級黨組織掀起向王瑛學習的熱潮。王瑛的事跡也引起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春節前夕,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聯合組織新聞採訪團深入南江採訪,本報也派記者隨團前往進行了深入的採訪。
責編:趙德禮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