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周書浩
編者按 王瑛,女,回族,1961年11月28日出生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1982年7月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原巴中縣工作,後在原巴中地區紀委、南江縣委工作。逝世前係中共南江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瑛同志參加工作以來,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滿腔熱忱,一身正氣,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南江經濟社會發展付出了艱辛努力,作出了突出貢獻。她的先進事跡集中體現了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風貌。王瑛同志逝世後,中央領導、省委領導先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宣傳好王瑛同志的感人事跡。省委追授王瑛同志“優秀共産黨員”稱號,市委也作出向王瑛同志學習的決定。本報從即日起刊載王瑛同志先進事跡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雨露滋潤:永遠跟黨走
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常常是緊緊聯絡在一起的。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17歲的王瑛考入西南民族學院。 高等教育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王瑛的父親送她到成都讀書,臨走時,拉著王瑛的手語重心長地説:“這輩子不要忘了共産黨,沒有黨,就沒有你的今天。”父親的話,刻骨銘心。多年後,王瑛仍記憶猶新。她時常説:“是黨的好政策讓我這個工人家庭的孩子有了上大學的機會,上大學給了我實現理想的機會。現在,我作為黨的一名紀委書記,理應為黨和人民好好工作。”
王瑛出生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一個工人家庭。小金縣地處夾金山北麓,西邊是大雪山,東邊為邛崍山,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小金縣山寒水瘦,土地貧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童年時期的王瑛正趕上“文革”浩劫,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難。黨和國家的高考政策使她考上大學、走出窮鄉僻壤,感恩的王瑛在心裏暗暗發誓:永遠跟黨走!
從窮山溝來到大學校園,王瑛眼界大開,她開始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在大學裏,王瑛是出了名的“書癡”,她拼命地汲取知識的養分,給自己補充能量。1982年大學畢業前夕,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我熱愛黨的紀檢工作,最初源於一種‘感恩情懷’。我是在黨的哺育下成長、成才的,我對黨有著發自內心的深厚感情。”王瑛被表彰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標兵”面對記者採訪時,由衷地説。
王瑛喜歡學習理論、政策和業務知識,即使後來患重病在重慶新橋醫院治療期間,也從未停止過看書學習。
2008年,王瑛病情開始惡化,但她仍不放棄看書、讀報。在醫院,她常給她的病友講,讀書看報能使人身心愉悅,忘記病痛。她去世的前一天,還專門打電話安排南江縣紀委幹部幫她找南江縣委宣傳部編印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市委二屆十一次全會主要精神問答》等學習資料。
“作為一名黨的幹部,就是要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通過認真學習《黨章》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到真學、真懂、真信,而不是隨便抄抄筆記,聽聽輔導,敷衍了事。只有真正學懂弄通,才能觸及內心深處,才能在思想上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才不會在各種思潮和誘惑面前被輕易顛覆。”這是王瑛生前在《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筆記 》中寫下的一段文字,是她學習的心得體會。正是她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限熱愛, 鑄了人生信仰的基石——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才彰顯出一個共産黨員的本色,譜寫出一曲人生壯美的華章。
循循善誘:宣講會明理
“鄧小平講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可現在的大款一天比一天多,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沒有‘共同富裕’呢?” 2005年3月的某一天,王瑛到南江縣上兩鄉洋灘村宣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理論和政策時,一位村民質問王瑛。
面對村民的質問,王瑛沒有回避,她説:“我首先要説的是,鄧小平理論是正確的。如果沒有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就沒有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當年,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設想是針對當時我國普遍存在‘吃大鍋飯’和‘平均主義’現象,鼓勵一部分人通過勤勞和聰明才智先富起來,然後帶動大家共同富裕。現在我們還沒有實現共同富裕,是因為我們國家底子薄、人口多。就像只有一碗水,要解我們在座的幾百人的渴,能行嗎?那是做不到的,最多就是濕濕嘴唇,潤潤嗓子。”
生動的比喻,深刻的解釋,説服了在場的所有村民,會場頓時熱鬧起來,村民們對其他問題又展開了熱烈討論。一位村民站起來説:“王書記,你剛才講的話很有道理,我明白啦!你説中央在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上有什麼妙招呢?”王瑛立刻回答説:“招數多著呢,你們已經從電視、報紙上看到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都是,還有,提高城鎮職工最低工資水平、提高低保人群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對農民兄弟來説,取消了農業稅,種糧給各種補貼,以後,還要提高補貼標準。你們説,哪朝哪代有這樣的好事?總之,黨和政府正在採取各種積極措施促進農民增産增收,共同富裕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宣講會後,王瑛根據洋灘村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發展金銀花和南江黃羊的建議,並千方百計為羊灘村爭取資金和項目。如今,每到採摘金銀花的時節,洋灘村金銀花十里飄香;村民家家戶戶喂養黃羊,黃羊成群放牧林間;勞務産業每年也為該村賺回一百多萬元。羊灘村成為遠近有名的文明村、富裕村。村主任岳剛告訴記者:“王書記在指導羊灘村發展産業、制訂脫貧致富規劃時,還幫助村裏建起了一座長120米、寬1.5米的鐵索橋方便村民過河。”
投身改革:迎著困難上
2001年,時任南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的王瑛剛主持全縣組織工作不到一個月,南江縣撤區並鄉工作開始了。“撤區並鄉”是一項新的改革,既關係到撤區並鄉的成功與否,又涉及到南江縣2000多名幹部的前程和去留問題,稍有不慎,就會影響社會的穩定。王瑛深感肩頭擔子的沉重。她用一個多月時間深入全縣40多個鄉鎮,白天調查情況,晚上又與同事一起加班研究對策。由於操勞過度,一天晚上,她回家後在浴室裏摔倒了,頭碰在門框上,鮮血直流。她打電話讓司機小譚送她到醫院,醫生在傷口處縫了八針,再回家時已是淩晨三時。她吩咐駕駛員小譚不要告訴縣委組織部的同事。第二天早上,王瑛準時到辦公室上班,同事們在她臉上看到的依然是微笑。
兩個多月的辛勤工作,南江縣撤區並鄉工作順利完成,全縣73個鄉鎮合併為48個。同事、鄉鎮幹部真正認識了王瑛的堅韌、頑強,認識了她在改革中的韌勁和闖勁。
鄉鎮改革剛剛完成,企業改革又進入了她的工作日程。廣旺礦務局南江煤礦2001年7月宣告破産,1000多名幹部職工的安置一時成了棘手的問題。王瑛不顧疲勞,帶領工作組深入企業,清算資産、安撫職工、制訂重組方案、研究管理策略,連續奮戰了三個月。 2002年1月,企業順利實現重組,成立了南江煤電公司。一年後扭虧為盈,成了南江縣的納稅大戶。
2002年,南江縣連續發生了兩起“損害外來客商利益”事件,3名外地客商撤資。“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如何更好地為改革發展的大局服務?”帶著這樣的思考,時任中共南江縣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的王瑛深入全縣48個鄉鎮、64個縣級部門和26家企業調研,創造性提出了紀檢監察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個零”工作方法,即建立投訴中心,為民服務零距離;召開專題聽證會,幹群關係零隔閡;開展“三最佳”創評,監督監察零空檔;評選誠信先進,再塑形象零起點;實行投訴查結制,案件查處零擱置。隨後,南江縣建起了軟環境投訴中心,定期開展面對面投訴活動,現場受理群眾投訴,相關部門公開承諾辦理時限,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得到了解決,“五個零”工作方法贏得群眾的廣泛好評。外地客商、南江縣水泥二廠廠長朱其正動情地告訴記者:“南江縣的投資環境一年比一年好!在這裡投資,我感到舒心、順心、放心。”
“五個零”工作方法很快得到中央、省、市紀委充分肯定,並大力推廣,王瑛又先後探索建立了村督察員監督機制、鄉鎮紀委監察室垂直管理模式,有力地推進了全縣反腐倡廉工作。
南江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王道先告訴記者:“王瑛同志在工作中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學習放在首位,幹一行,愛一行,鑽研一行,她的精神支柱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就是自己的事業——紀檢監察工作。她是一個為了工作而生活的人!”
責編:趙德禮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