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2月6日電(記者劉莉莉 李亞彪)5日下午,浙江省寧波市大橋生態農莊董事長張建昌準時趕到省農業廳。作為20年前中國首批赴歐洲研修團的成員之一,他將與其他“同學”再聚首。
198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十個年頭,在《農民日報》社和浙江省農業廳的組織下,首批46位中國青年農民走出國門,赴聯邦德國學習農業先進技術。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組織農民赴國外研修。
這46名青年農民均來自當時改革開放的前沿省份浙江。當年,他們經過層層選拔,通過專門的德語和農業機械培訓,來到德國最大的農區巴伐利亞州。這些學員分別被農場主領進家門,成為家庭的一員。他們與農場主同吃、同住,一起度過了一年的時間。
短短一年的研修,卻影響了很多人的一生。研修期間,學員們不僅接觸到了先進的農業機械和技術,也學到了一些深層次的理念。
現在已經是華潤雪花啤酒杭州公司質量總監的朱榮強説:“在德國的一年,讓我終身受用。”他向記者講述一件小事。那年秋末,農莊圍墻的高壓線要捲起來放在木樁上以待來年再用。他剛剛卷好幾段就被農場主托馬斯叫住。托馬斯告訴他:“你卷的線圈刺是朝外的,這樣放在木樁上夜晚容易刮到行人。”“這種細微處的文明,給我很大震撼,”朱榮強説,“讓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受益匪淺。”
從德國回來後,這批“走出去”的中國農民作為新型農民的代表,為推進中國農村改革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貢獻。
張建昌融合德國配送服務的理念,在慈溪成立了長河農業服務公司,與農民簽訂産銷合同,統一為農民提供種子、技術、培訓、收購等服務。之後,張建昌又根據德國經驗,增加蔬菜加工。如今,張建昌領銜投資,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邊上的鹽鹼地上建造了一座佔地2500畝,集現代科技、觀賞農業、休閒農業為一體的“寧波大橋生態農莊”。
楊長海當年赴德國時還不到18歲,現在已經是安吉縣遞鋪鎮鎮長。當年在德國時,他發現德國人對中國竹子情有獨鍾,回國後便潛心研究,1991年成功培育出觀賞竹子。之後,他發現日本人鍾愛梔子花,又倡導農民種植梔子花,使安吉成為梔子花的出口基地。
責編:趙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