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媒體析六類"出國考察" 稱其含金量基本上等於零

 

CCTV.com  2009年01月06日 10: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檢察日報  

  花樣翻新的公款出國考察,雖然頗受國人詬病,但卻屢禁不止,越來越成為一樁怪景。這些考察不能説都沒有意義、都是去“公款旅遊”的,但相當多的考察的確含金量不高,有的乾脆就是零。而那些出國考察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手續也都是完備的,你還不能不讓他去。在此,筆者想分析一下類型各異的出國考察的含金量,給出國考察熱潑一潑冷水。

  安慰型的。船到碼頭車到站,一些官員馬上要退休了,宦海沉浮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於是,出國考察就成了最後的安慰———這在有些單位已成慣例。甚至有人退居二線前,也要再出去轉一圈,要不然就退得不痛快,給你鬧點彆扭。

  追風型的。大家都出去過了,有的甚至出去多次了,我要是不去,一則吃虧,反正都是公款,和尚花得,阿Q也花得;二則丟人,大小也是個頭頭,連國都沒出過,顯得自己沒本事,混得不如人家,很沒有面子。

  補償型的。這次幹部調整沒上去,或位置不理想,因而情緒不好,心情壓抑,有關部門就會很“體貼”地安排出去轉轉,多少也算是一次補償。

  福利型的。在有些單位,出國考察已成了固定福利,每一兩年都要安排出去轉轉。在上海某衛生機構任主任科員的費先生,2008年年末時莫明其妙拿到一個大紅包,1萬多元。經旁人解釋才知,原來他這一年沒輪到出國考察,紅包是對他的福利補償(據2008年12月25日《時代週報》)。

  探親型的。有的官員,妻兒早就送出國,自己也隨時準備開溜,平時隔三岔五找個理由,名曰出國考察,實則出國探親。一個貴州的赴美考察團,在東道主舉辦的歡迎宴會上,突然發現團長不見了。失蹤好幾天之後,團長終於歸隊,竟毫不在意地聲稱:“我這次來美國,就是為了參加女兒的婚禮。”

  散心型的。許久沒有提升,或工作幹得不順心,悶悶不樂,想出去散散心,國內早轉遍了,於是也搭上了出國考察的團隊。到日本泡泡溫泉,去泰國上炷香,坐坐新加坡的摩天輪,嘗嘗法國大餐,再買兩雙意大利皮鞋,最後滿載而歸,心情大好。

  依我管見,上述那些名目繁多的出國考察的含金量,基本上等於零或近似于零。當然,還有一些半公半私、公私兼顧的出國考察,含金量可能會高一些,但也高不到哪去。開金礦的人都知道,含金量太低就不值得開採。可為什麼那麼多含金量極低甚至為零的出國考察卻能一路綠燈,暢通無阻呢?

  不過還得説句公道話,出國考察,對於了解外部世界,開闊幹部視野,學習外國先進經驗,曾經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眼下出國考察越出越濫,含金量越來越低,耗費財政開支越來越大,負面影響越來越壞,也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近來連續曝光的浙江、江西幾個考察團的賬單、考察路線、人員構成,更引起輿論的痛責。有鋻於此,咱為什麼不能成立一個專門機構,嚴格檢驗鑒定所有出國考察的含金量,含金量低的堅決否決,出去就要有收穫,花了錢就要聽見響。如果哪個考察團花了大把銀子卻毫無收穫,或弄點假玩意兒來糊弄事,就罰他賠償經費,還要給予紀律處分。果如此,或許那一浪高過一浪的出國考察熱會降降溫。(陳魯民)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