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李果和新郎李彥霖在板房前幸福地合影。 攝影/記者賈婷
新年伊始,記者在北川縣貓兒石村看到,69棟羌族碉樓拔地而起,村民們已住上了重建的新房。貓兒石村是進北川的必經之路,村民們已開始規劃起將來的旅遊開發項目。
■69棟羌族碉樓拔地而起
北川縣貓兒石村村民姜曉兵的家裏稍顯淩亂,客廳裏吃著飯,旁邊臥室還傳來機器的陣陣轟鳴,新鋪的地板磚上散落著一些材料。“上月26日搬進來的,還有些裝修沒搞完,但水電氣都有了,日常生活沒有問題,邊住邊修吧,新年得在新房裏過。”老薑望著擺在門口的兩大袋豬肉,愜意地點上了一支煙。
這裡是進入北川羌族自治縣的必經之路,69棟極具羌族特色的碉樓拔地而起,見證著北川的堅強復蘇。工地上車來人往,沖淡了山谷中的寒意。雖然還沒有最後完工,但一座嶄新的羌族寨子已現雛形,下大上小的碉樓連成一片,水泥澆築的村道兩邊立著古色古香的路燈。碉樓外墻上貼著裝飾石材,每座碉樓的樓頂四角都翹著羌寨特有的白色尖角。
“這些都是按照8級地震設防建造的,鋼筋都多用了三分之一。”村委會主任王孝虎拍著結實的墻壁説。
地震後,貓兒石村被政府規劃為將來的羌族旅遊點,69座碉樓都是由綿陽一家公司援建的,村民只需出材料錢。村民王鳳英告訴記者:“國家補貼了我們家農房重建1.9萬元,農信社貸了5萬元,加上補助的2000元‘板房錢’,我們就出了這麼多,現在150平方米的房子已經蓋好住進去了。我們兩口子在工地打小工,每人一天50元,掙的5000多元錢買了地板磚,村裏人差不多都是這樣。地震中家裏人幸好都沒事,能過個團圓年。”
■平安是新年共同的願望
對於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貓兒石村的村民似乎沒有更多的奢求,平安是所有人共同的心願。村委會主任王孝虎家裏開著個小雜貨店,半個小時的時間來了五六撥人,有買東西的,有找他説修房的,有找他開證明到鎮上買磚的,他竟一刻也不得空閒。“我簡直忙得連年貨都沒工夫辦了,”王孝虎笑著説,“今年過年沒別的,平安就好。”
姜曉兵卻是個喜歡熱鬧的人:“聽説政府要安排前面蘇壩溝、幹雞溝的災民到我們村裏過年,他們那裏還沒法住進新房裏,到時候我們家可能會住上一戶人。災民都是一家人,不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們也不會這麼快住上新房,接他們來過個年也很應該,再説人多也熱鬧。”
■旅遊開發成未來經濟支柱
對於未來,村裏人卻多了許多期待。王孝虎説:“村裏沒什麼土地,原來的坡地也退耕還林了,靠種糧食是沒什麼收入的。政府已經把這裡規劃成了羌族旅遊開發點,這裡是進北川的必經之路,將來地震遺址博物館、唐家山堰塞湖都是吸引遊人的地方,我們的出路肯定在旅遊開發。”
姜曉兵已經把將來的日子規劃好了:“村裏都開了幾次會,説是將來請一家有實力的公司,把我們這個羌寨整體包裝出去,到時候老婆就在家裏做些土特産、旅遊紀念品,我出去打工,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
老薑的鄰居高發英家門前挂著一隻大紅燈籠,老人抱著地震後出生的小孫子坐在門口烤火,家裏人對未來的期盼,可以從小傢伙的名字中看出來:“騰飛”。
現場目擊
北川醫護人員舉行“板房婚禮”
1月3日,恰逢新年長假的最後一天,記者深入到汶川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北川災區採訪。剛進入北川地界,記者就迎面遇上了一隊由近10輛車組成、每輛車都貼有紅色喜字的婚禮車隊,當被花束精心裝扮的紅色婚車駛過北川大門時,喜慶的氣氛一掃地震災難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回憶,這裡仍是人們對生活充滿美好希望的地方。
隨後,當記者在北川中學地震遺跡附近採訪時,又正好遇見一對身著婚禮禮服的新人在災難遺址附近的簡易板房中舉行迎親儀式。據了解,新娘李果和新郎李彥霖都是北川本地人,他們在這裡相識相戀,所以即使現在把新房安在了簡易的板房區裏,他們也要在家鄉舉行婚禮。新娘李果告訴記者,她身為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衛生院的一名醫護人員,在“5 12”地震中因為忙著搶救傷員,自己不幸被掉下的瓦礫擊中頭部,由於傷口很深,還被送到武漢治療。在她受傷養病期間,李彥霖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給了她無微不至的照顧,而且為了支持她返回醫療崗位繼續為災區服務,他們還共同商議,決定把原本定在2008年10月的婚期推遲到現在。
記者來到他們的新房,看到這間板房大門上貼著“情真意切”的紅色喜幅,10多平方米的屋內雖然只能容得下一張雙人床和一些沙發、書桌等簡陋的傢具,但是挂在迎面墻上的小兩口的大幅婚紗照,還是讓人感到這間作為新房的臨時簡易板房裏充滿了愛。當記者問到他們的新年願望時,新娘真誠地告訴記者,她希望生活能往好的方向發展,一家人能平平安安!
責編: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