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經濟:攻堅克難“保增長”

 

CCTV.com  2008年12月24日 20: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劉錚、周英峰)2008年的中國經濟,經歷了從偏熱到增速下滑的重大轉變。2009年的中國經濟,面臨著世界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的嚴峻挑戰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任務。

  風雲變幻中,勇者迎難而上,智者抓住新的機遇。面對困難與挑戰,中央沉著應對:保增長目標已經明確,擴內需、調結構的思路愈發清晰。可以預期,中國經濟能夠渡過難關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並將進一步提高經濟質量與素質。

  全力攻克外部挑戰和深層次矛盾

  下半年以來的中國經濟數據,讓習慣兩位數加速增長的人們有些意外:GDP增速從一季度的10.6%下行至三季度的9.0%;11月工業增速回落到5%平臺,出口負增長。

  美國次貸危機的不斷發展,引發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世界主要經濟體出現多年沒有過的同步衰退,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增長速度普遍放緩。

  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加之國內經濟的週期性調整,一系列不利因素對中國經濟産生負面影響,這在10月份以後越來越明顯。

  “從目前情況看,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其嚴重後果還會進一步顯現。中國經濟在一定時期內需做好應對外部強烈衝擊的準備。”中國國際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其佐説。

  中國産品的外需急劇減少,外貿進出口增速明顯下滑。11月份,中國進出口各項指標自2000年以來首次同時出現負增長。

  商務部副部長鍾山指出,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將更加嚴峻,全球貿易下行局面已經形成,國際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可能進一步抬頭,這將嚴重制約我國出口增長。

  受到衝擊的不僅是出口,中國工業增長明顯下滑,部分行業産量下降,企業經營困難加大;勞動密集型企業困難加劇,農民工就業問題更加凸顯;農産品價格持續回落,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增加,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有外部需求銳減的因素,也與經濟生活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密切相關。”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説。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百姓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中仍存在一些尚未根本解決的矛盾和問題。

  從需求結構看,中國經濟增長長期依賴投資和出口,消費需求貢獻率偏低。從産業結構看,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大,服務業發展不夠。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第三産業和消費需求比重均低30個百分點左右。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較低,社會保障發展滯後,消費增長缺乏後勁。

  更值得注意的是,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老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資源稀缺、環境脆弱、創新能力不足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影響發展的體制障礙依然存在,中國經濟傳統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步減弱。

  “當前,中國面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壓力,面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的重大課題,面臨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説。

  歷史經驗和現實條件帶來信心

  雖然當前形勢嚴峻,但中國經濟並非第一次經歷類似情況。過去3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過不少波折起伏,但每一次困難的磨礪,都會使經濟實現新一輪平穩快速發展。

  “亞洲金融危機的情況與現在非常相像,當時中國經濟也非常困難,可是我們不但走出來了,而且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提起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提醒人們注意十年前中國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歷史經驗。

  回顧歷史,1997年年中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經濟也正是一派繁榮。第二年經濟增長率回落到7.8%,出口出現負增長。然而,中國政府果斷採取擴大內需措施,興建大批基礎設施,不僅拉動了經濟增長,而且為新一輪增長夯實了基礎。

  統計顯示,2000年中國經濟增速就回到8%水平,2003年開始連續五年兩位數加速增長,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穩定持續快速增長的時期之一。就是在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總量排名由世界第六位躍居世界第四位,外貿進出口總額排名由世界第八位升至世界第三位。

  “眼前的這場危機比十年前要嚴重,但我們的物質基礎也比十年前雄厚,有更強大的科技實力,經濟也更有活力,政府的宏觀調控水平不斷提升,我們完全可以渡過難關。”姚景源分析。

  中國經濟已經今非昔比。GDP總量已超過25萬億元,財政收入6萬億元左右,外匯儲備近2萬億美元……這一切,使得政府宏觀調控擁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中國經濟有著應對短期波動的物質實力。

  中國科技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支撐産業結構升級的實力。企業在科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日益顯現,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七成以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六研發投入大國。

  中國經濟更具活力。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逐漸建立,一批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正在形成;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創造了68%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銀行業資産質量提高,已股改國有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河南洛陽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個“標本”。高起點的技改、高水平的創新,使得這個昔日瀕臨破産的老國企形成了整套現代化製造體系,能夠自由掌控生産工期。這裡的工地如火如荼,車間晝夜忙碌,有著“全球罕見的春風暖意”。

  此外,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以“大部門體制”為突破口的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年初拉開帷幕,這次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改革,將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今年的經濟形勢變化很快,但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也越來越及時而有針對性。從現實條件看,中國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有基礎也有空間。”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指出。

  在“保增長”中推動科學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保增長”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強調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

  11月,中國政府公佈了總額超過4萬億元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政策。隨後,從加大投資、穩定出口、放鬆信貸、促進房地産發展、扶持農民工就業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確保通過擴大內需保持增長。

  “外部的環境遭遇到很大衝擊,擴大內需成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但這一輪保增長並不能回到過去完全靠投入、靠低水平建設的老路上,而是要通過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達到保增長的目的。”張曉晶説。

  早在“九五”期間,中國就提出了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十五”強調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但由於種種原因尚未達到預期效果。

  “一定要抓住當前經濟週期性回調的絕好時機,促進結構優化、淘汰落後、體制創新和技術進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説,必須按科學發展觀要求,真正將“保增長”和“調結構”有機結合起來。

  對這一點,中央態度非常鮮明。在4萬億元投資中,沒有“兩高一資”投資,而自主創新結構調整投資將達到1600億元,生態環境投資將達到3500億元。中央財政還將明確技術改造貼息重點。這些投入及其帶動效應,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

  在國內鋼鐵業形勢日益嚴峻之際,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一條新的生産線逆市投産。馬鋼股份公司總經理蘇鑒鋼説:“馬鋼之所以比一般企業更‘耐寒’,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近幾年抓了一批節能減排項目,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

  進入12月份以來,中國政府果斷決定啟動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明年1月1日,醞釀多年的成品油價稅費改革將付諸實施,理順資源價格,運用經濟杠桿促進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此輪擴大內需和上輪相比,相同之處都是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同之處就是這次非常強調民生,通過改善民生來實現經濟的長遠發展。”蔡志洲認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民生分量最重: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億元,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400億元,災後恢復重建1萬億元……

  在民生領域抓緊辦成一批群眾熱切期盼的大事,補上歷史欠賬,不僅可以改善百姓生活水平,而且減少後顧之憂,將增強消費的後勁和活力。其中,僅保障性安居工程就將在3年內基本解決全國700多萬戶城鎮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此外,“家電下鄉”有望拉動近萬億元內需,農村巨大的市場潛力將得到充分挖掘。

  “任務已經明確,政策業已出臺。只要增強信心,積極應對,狠抓落實,我們一定能夠攻克各種困難和矛盾,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並在發展中推動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説。

責編:肖金平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