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了,爆了,又爆了!12月16日,寶雞市馮家山水庫輸水管道再次爆裂,這已是該管道的第11次爆裂,也是12月以來發生的第3次爆管。(《新京報》12月17日)
道路再次被衝斷、市區再次大停水、群眾生活再次被打亂,不知道第12次、13次又會在哪一刻驟然襲來。這項耗資3.1億元、歷時三年多的“惠民工程”如今成了一塊雞肋──棄,棄不得,建成新的飲水管網尚需時日;用,用不起,每爆一次都要耗去鉅資,更要搭上一次次大停水給數萬民眾帶來的損失與傷害。
據説在寶雞,只要一談爆管,幹部和普通百姓都會提起已被判刑的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寶雞市委原書記龐家鈺。正是這個主政寶雞多年、親自擔任馮家山引水工程總指揮的龐家鈺,因當初嚴重失職瀆職,才種下設計不達標、用料不合格等一系列惡果,繼而留下這顆隨時可爆的“深水炸彈”。不知身處牢獄的龐家鈺,會不會為當初定罪量刑時此事尚未徹底暴露惡果而竊喜?
在每爆一次就罵一次龐家鈺時,我漸漸覺得有點不對勁了:單單一個龐家鈺扛得起這所有的罪過嗎?不錯,龐家鈺是“總指揮”,權傾一時,力量不容小覷。但喊了多少年的法治,最後能以一句“絕對的人治”一筆遮過嗎?把所有的罪過都攤到這個已經入獄的貪官身上是最容易的事情了,但除了一個“總指揮”,難道別的人就不再有任何責任嗎?一個耗資3億多元的項目,當初有沒有監督機制,為什麼絲毫不起作用,在制度上不需要深刻反思嗎?
但凡浩大工程上馬之日,便是碩鼠們磨刀霍霍之時,也正是需要認真防範、編織柵欄之時,可為什麼在工程沒有“豆腐渣”之前,監督機制就先“豆腐渣”了呢?這個當初在寶雞堪稱“天字號”的重大工程,怎麼經過龐家鈺及其同夥一通貓鼠遊戲就“豆腐渣”了?據説,1998年便有工程內部人士向記者舉報;1999年剛建成,主管道便爆裂3次;知情人的舉報,長時間沒有進入被重視、徹查的正常軌道;面對記者採訪,大家都以“太敏感、不好説”而拒絕……所有能夠體現監督的通道,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被“擺平”了,而“擺平世界”的人竟也能邊腐邊升!
每個“豆腐渣”工程都有一個共性──監督機制的大堤首先“豆腐渣化”。所有的制度安排、程序部署、官員考核、民意訴求渠道,統統被濫權者輕鬆擊破,這才使得一個官員的貪慾,造成數萬民眾不堪承受的傷害。這麼多制度,這麼多監督鏈條,涉及那麼多人,豈能以一句“歷史原因”便輕鬆打發,把所有罪惡都推給已經下獄的老龐?老龐太貪了,所以釀成重大後果,但如果不解決監督大堤的“豆腐渣化”,就難保會有另外的“某家鈺”接著製造“一人為禍萬家哭”的惡果。
痛罵龐家鈺的意義已經非常有限,唯有舉一反三,才不至於接二連三。寶雞爆管讓我們很容易想到一個重要問題: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近期連續公佈了數以“萬億”計的投資,一些龐大項目紛紛上馬。這時,我們有足夠的監督力量來防範“總指揮”們的肆意專權嗎?我們有足以制衡的力量監管工程的質量、斬斷那些試圖“雁過拔毛”的黑手嗎?據報道,中紀委與監察部&&的24個調查組已奉命出京,但在各地旺盛的投資衝動與常年失修的“規則大壩”面前,幾個調查組是否能堵住所有的跑冒滴漏?
只有監督大堤強悍起來,工程大堤才不會輕鬆潰壩。數以萬億的投資,考驗著我們監督機制的創新──唯有充分調動起公民監督、媒體監督、行政監督、紀檢監督等各方面力量,形成渠道通暢且無所不在的“高壓電網”,才能避免龐家鈺式爆管的“無窮後患”,才能避免多年之後在中國大地上又出現一大批“豆腐渣”工程。(畢詩成)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