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週刊):
是出國考察還是旅遊觀光,還是很多出國考察本身就是旅遊觀光?這話聽起來有點繞,但它的確是一個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本週,網絡上所傳播著的兩個地方政府部門出國考察團的花費清單,向公眾揭示了一個在某些系統內早已司空見慣、視而不見的黑洞。關於浙江溫州和江西新餘兩個公務員出國考察團,他們到底是公務考察還是公款旅遊,兩個被網絡曝光的事件都相繼得到了當地政府的確認或者説是部分確認。公務考察團是真的,甚至還有一些主要的領導帶隊,但是,考察的內容就不太好説了。《新聞週刊》本週視點,讓我們一起先來看看兩個有些奢侈的公務考察團。
一個是"江西新餘人力資源考察團",一個是"溫州赴美培訓團",一個出國14天,11人花掉了33萬,一個23人出國21天花費超過64萬。本週,有關部門的初步調查,證明之前在網絡上流傳的這兩個考察團出國清單所反應的情況基本屬實。11月29日,江西省紀委首先做出回應,指出新餘市這個所謂的人力資源考察團,是一起典型的借公務出國之名、變相公費旅遊的違紀案件,決定給予3名官員免職、停職處分。而在12月4日,溫州市委也對四名相關責任人分別處以黨內嚴重警告和黨內警告處分。
兩個地方政府的公務考察團,加在一起34個人,花費金額近百萬,而他們的行程也大致相同,美國、加拿大,夏威夷、洛杉磯、賭城拉斯維加斯,作為國家公務人員,花費著普通納稅人的錢,的確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他們的這次出國,到底考察了什麼?
《中青報》葉鐵橋:我在新餘的時候,有一個官員就告訴我,他説是這批人倒楣,要是你撿到的是另外一個地方的材料的話,也許你就不會來我們這兒了。其實他們那塊還是把這個事兒當做一個,等於説還是大家都是一個心照不宣的一個公開的秘密,
據葉鐵橋的調查,在11月之前,通過江西省有關部門組織的出國考察活動,在江西新餘至少還有20批次。而在溫州,記者郭晶晶也調查了解到當地紀委曾一個月制止了不符合規定的黨政機關外出考察組團99批次,涉及資金300多萬。
國內某旅行社 業內人士:公務團80%差不多都是有旅遊在裏邊,他一開始報批的時候他會是一個行程,這個行程是公務活動很多的,到時候一批下來以後,有的行程就會有一些調整了,很多景點就會加進來。
以江西的這個公務考察團為例,他們上報的考察內容是:人力資源和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參觀財稅公務人員、勞動力市場培訓機構;借鑒政府在扶持人才技能培訓和新型産業優秀人才培訓選拔方面的經驗。可以説,這三個方面對當下的中國的確非常重要,但可惜的是,沒有人在意自己的職責。
美國某旅行社 業內人士:很多從事導遊業務的,原來只是作為導遊、開車,也紛紛成立了自己的旅行接待公司來接待越來越多的中國訪美的公務團。有的團會主動提出説我們儘量安排,少安排這種公務訪問活動,多安排旅遊活動,更有的旅行團,他會原計劃的安排的公務接待活動會全盤推消,甚至會不參加這種會議,然後節省時間來去旅遊。
本週,溫州市委雖然對考察團四名責任人作出了處理,但是並沒有詳細公佈該考察團在國外考察期間的具體行程和調查細節。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網絡曝光清單顯示,溫州考察團在拉斯維加斯住的是700美元一晚的酒店,但是這家酒店在新年期間最貴也只有185美元,剩下的鉅額差價,到底用在了什麼地方?溫州市委市政府對這個考察團的調查還應該進行下去。
《成都商報》 郭晶晶:當時我們採訪的時候,當地有一些地方就反映説溫州有一些比較富裕的局,就是因為怕部門查賬,就不敢隨便發錢,就把這種外出考察作為公務員的一種福利,讓大家每年就輪流去,其實像這種事情都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一種潛規則。
在中國,借出國考察之名變相旅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看看媒體以前的報道,不久前,溫州剛剛發生了一個名叫楊湘洪的區委書記借出國考察之機滯留不歸的事件,2006年11月,安徽省檢察院的一個考察團到芬蘭"學習考察",因偽造邀請函被遣返回國。據不完全統計,平均每年從中國各地到南非訪問的就有200多個"公務團",這些公務團一般由5~6人組成,平均每人的花費約5萬~6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説,"中國公務團"一年在南非至少就要花費公款5000萬。而這些形形色色的各類公務人員,他們的公款出境活動,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公務活動?有關部門,是不是也應該向全體公眾提供一個詳細的清單。
主持人:根據我們的了解,一個地級市每年組織的各類公款出國活動可以有上百個批次,而且名目五花八門:"指標內"的,可以出訪的名義有考察、學習、培訓,如果指標不夠,還可以用招商引資、商務考察、對口交流等名義組團出去。於是,既要出師有名,又不能重復,所以也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一些沿海城市市政部門的考察團,去美國考察的內容卻是沙漠造林,重點考察的目的地是加州和內華達州的沙漠治理,而且有的旅行社還有代寫考察報告的服務,您看,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公務員的旅遊市場了。而類似于溫州和新餘這種現象,在不少地方恐怕早已經成了合情、合理、合法的福利,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對於公眾來説,卻不能容忍這樣的現象長期存在下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出國考察"花得可都是納稅人的錢。公眾有權利知道政府每年的公務支出到底都花在了什麼地方?
竹立家,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2006年,他在《學習時報》發表文章,針對政府公務開支提出了一個驚人的數據。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2006年,我綜合各方面的數字,包括公開的和一些人大代表的提案,我提出三公消費9000億,公車消費4000億左右,有400萬輛公車,公費出國是3000億左右,公款吃喝2000億左右。
如今兩年過去,雖然不斷有人對9000億提出質疑和修正,但它依然是關於政府"三公消費"被轉載得最為廣泛的數據。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現在也有一些人在糾正我的數字,説是竹教授講公款吃喝2000億,去年有學者糾正説是3000億,今年還有人在糾正説是6000億,為什麼大家都説不準呢,就在於他整個關於政府花錢的體系,他不是很透明。
北大法學院行政法學教授 王錫鋅:政府的公共開支以及各項開支所佔的總開支的比重,如果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的話的確面臨很多的困惑或者説困難,主要是因為在這些領域中,本來一些公眾應當知曉的數據、信息,現在看起來存在比較嚴重的缺失。
今年5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公佈以後,瀋陽一名律師曾向當地有關政府部門遞交申請表,要求瀋陽市及區縣政府公開招待費等財務帳務,但並沒有得到回應。而即使是專門從事行政成本研究的專家,也受困于核心數據的缺失。目前,可以公開查到的數據主要來自於《中國統計年鑒》--從1978年到2006年,中國的行政支出成本從52.9億增長到7779億,而行政支出佔財政總支出比例也由4.7%一路增長到19%左右,遠遠高於同期的GDP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這個在世界上是比較高的,你比如説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他們大約佔9%左右,像日本佔2.8%左右,發達國家平均佔5%左右。現在我們政府對自身消費這一塊這個數量太大,自身消費的速度遠遠大於經濟增長的速度,這是令人憂慮的一種現象。
但是,即使是19%這樣一個高比例的行政支出,也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行政成本,因為它涵蓋的只是政府預算內的支出。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我們有好多行政支出是來源於預算外的,預算外這塊收入很難統計,因為他包括好幾個部分,你比如説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這一塊,還有各級公共機構的行政執法性收入這一塊,還有各級公共機構的國有資産租賃收入這一塊,甚至包括國有企業利潤這一塊。
預算外這塊資金是不透明,不公開的,比如有些人出國,他就是以考察為名,他的錢可能是從小金庫拿出來的,而不是預算內資金拿出來的,所以現在可以説行政成本這一塊可以説是一個黑洞,大家都看不透。
主持人:關於每年政府的公務支出,現在我們還很難有渠道去了解,就算是專門研究行政管理的一些專家學者,也只能從一些散落于各個公開資料中的信息進行觀察,做出一個大概的分析和判斷。但是不管數字是否準確,政府每年花在招待、用車,還有這些出國考察上的錢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毫無疑問,為了發展,政府公務支出當中,有不少是必要的開支,也是必須的開支。但是,我們關心的是,對於龐大的政府公務支出,我們是否已經有了很好的方式去監管呢?難道只能依靠網民的曝光嗎?本週,溫州和新餘對於違規出國的考察人員已經進行了嚴肅處理,顯然,政府管理者是希望能夠殺一儆百,促使有關部門舉一反三,但畢竟,這樣的事後處罰還不足以構成杜絕此類現象的長效機制。
事實上,為了剎住公務消費腐敗之風,中央政府已經陸續出臺數十個相關法規,比如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將公務接待費用納入預算、所有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會議及工作人員出差均實行"定點接待"管理等等等等;就在今年,還特別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因公出國管理的若干規定》。但是,公務消費腐敗問題還是大量存在。
王錫鋅 北京大學法學院 行政法學教授:為什麼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強調對公務考察,我們要進行有效的規範、監督,但問題依然嚴重,我想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第一,這樣一些資源,這些公共財政的資源在使用時缺乏必要的、規範化的審批程序,我們存在一些審批程序,但是這種審批程序可能是各部門自己就可以決定的,或者是各地方自己在行政系統內部就可以決定的,缺乏外部的監督和制約。第二,這些公共財政,特別是支出這一部分的使用情況並沒有對社會足夠的、及時的、充分的公開,因此,公眾無從知曉,暗箱操作,那麼整個各種各樣的監督規則一旦在暗箱中,很容易被規避。
如何才能從根本上堵住政府行政支出中的黑洞?路似乎只有一條,那就是加快推進中國的財政體制改革。
竹立家 國家行政學院 公共行政教授:我相信在未來幾年內,財政體制改革將是中國政府改革的一個重點,而且我相信也能取得非常明顯的效果,為什麼呢?因為財政體制他本身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王錫鋅 北京大學法學院 行政法學教授:許多開支之所以不能夠節省出來,本質上不是因為不能,而是因為官員不願,如果要解決這個不願的問題,那我想僅僅依靠官員的自律是不夠的,需要引入陽光,需要讓我們政府到底花了哪些錢,讓民眾來評判哪些錢是不應該花的,比如説公務的考察費用,公車的開支,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縮減的。
"讓政府的財政更加透明","引入更加嚴格的審查機制",惟有如此,中國財政體制的改革才能真正提速。如今,意在控制公務消費腐敗的公務卡改革正在160多個中央預算部門和全國多個省市加緊推行。按照制度的設計,今後,公務員的差旅、會議、招待等費用都將使用公務卡結算,每個公務員手中都會持有2萬到5萬元不等的公務卡消費授信額度。
竹立家 國家行政學院 公共行政教授:下一步中國政府改革的一個關鍵環節,我個人認為就是政府公開透明,最關鍵的透明的就是公共財政與預算透明。
從剛剛開始的災區重建到一場仍在升級的金融危機,巨大的資金需求正在嚴峻考驗著中國政府管理財政的能力。而就在減稅、減息、擴大投資等等一份份刺激經濟的計劃緊鑼密鼓出臺的同時,人們也同樣期望看到的是,一份政府行政支出的瘦身計劃!
王錫鋅 北京大學法學院 行政法學教授:在財政體制改革方面,當我們面臨一些比較現實的問題,因為經濟形勢這樣一種實際的困難,我們財政收入在絕對總量上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假如我們能夠在這樣一個時候,在財政支出上進一步的突出對民生的關注,其實我覺得我們可以把這樣一個,這樣一種所謂應對危機的過程當做一個獲取重大機會的過程,它也是一個機遇。
主持人:今年,對於中國的財政來説,毫無疑問是充滿了挑戰的一年。先是冰雪災害和震後重建所帶來的巨大的資金壓力,而如今,又必須積極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為龐大的刺激經濟計劃提供資金保證。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如何做好節約,杜絕官員肆意從財政支出的灰色地帶合法的漁利,管住那些伸向公共財政支出的大手,這樣的要求恐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更加迫切。但願當下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既能度過難關,又能作為改革的良機。我們需要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同時我們也需要一個高效、廉價的政府。
責編:劉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