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走過30年]“大寨”的變遷

 

CCTV.com  2008年12月05日 22:0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改革開放30年新聞網

進入[中國新聞]>>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上個世紀6、70年代,在全國掀起的“農業學大寨”熱潮,使大寨這個位於山西省境內的小山村變得家喻戶曉。曾經的中國農業樣板,在經歷了十多年沉寂後,終於邁上了改革開放的快車道。大寨的變遷,猶如中國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天,系列報道[走過30年]就帶您去看大寨的故事。

    在大寨村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標語,這8個字概括的大寨精神,曾經為這座小山村帶來過榮耀,也是大寨人一直以來最值得珍貴的財富。

    太行山深處的大寨,背靠虎頭山,當地人形容地理環境是七溝八梁一面坡。上世紀50年代,這裡的老百姓開始了與惡劣自然條件抗爭的艱難造地,不分晝夜地苦幹,在長滿石頭的虎頭山上生生摳出了幾百畝梯田。然而,1963年一連七天七夜大雨引發的洪災,沖毀了大寨人10年苦心經營的田地和房屋,但是大寨人毅然決定放棄所有國家援助的物資。白天修坡,晚上修窩,這是大寨人記憶中的那段時光。1964年,農業學大寨的口號在全國叫響。人們虔誠地從全國各地涌向這個小山村,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後期,到大寨參觀學習的超過1000萬人次。

    作為全國農業樣板的大寨一直紅火到1980年初,這一年,從安徽小崗發端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已成燎原之勢,許多農村的經濟發展超過了大寨。

    大寨60年代出過著名的鐵姑娘隊,作為鐵姑娘隊隊長的郭鳳蓮年少成名,17歲時就已經和“鐵姑娘”的稱號一起傳遍全國。與大寨一樣,沉寂了10年的郭鳳蓮,1991年底以村黨支部書記的身份重返大寨,在她面前的是一個幾乎停擺的山村。

    剛上任的郭鳳蓮在村裏的一次大會上説:過去是全國學大寨,現在需要的是大寨學全國。為了讓大寨人走出山坳開拓眼界,郭鳳蓮拿出自己的工資和積蓄,讓全村130多戶人家,每戶出一個人,到鄰近的河北農村參觀,這也徹底讓大寨人看清了當時自己井底蛙的落伍狀態,“大寨怎麼辦”的討論會在大寨村幾乎一天一場。

    1992年,大寨經濟開發總公司成立,郭鳳蓮出任總經理,先後興辦了煤礦、水泥、運輸、養殖等11家企業,以“大寨牌”冠名的農副産品有30多種,每年實現利稅4000多萬元。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大寨人還辦起了旅遊,如今,30多家窯洞飯店密布在不大的村子裏。

    今年78歲的老勞模宋立英,在自家院子裏開了紀念品商店,專門經營土特産和與大寨有關的書籍,一年的收入少説也有一萬多元。

    遊客眼中美麗的虎頭山,松樹成林,是大寨人建起的森林公園,也是這裡的旅遊勝地。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大寨建起了農民別墅,改善村民的住房條件,每一戶只要交5萬多塊錢,其餘由集體補貼,就可以住上160多平米的樓房。

    村民李懷蓮帶我們參觀了她的樓房,四口之家,寬敞不説,小挂飾處處顯示出主人的生活情趣。

    按照大寨的建設規劃,到明年年底,全村一半的農戶將搬到農民別墅居住。

    大寨經濟總收入在2007年達到1.27億元,比1980年增長600倍。大寨老人,年滿60歲就可以每月領到100元生活補貼,小學生讀書免費,而大學生有1000到2000元的獎學金。

    1963年建的好像火車皮一樣連成一線的窯洞仍然在大寨,作為文物被保護,它所經歷的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不曾被大寨人忘懷,大寨人相信,從那時起就擁有的奮鬥精神不僅可以戰勝自然災害,同樣也能帶領這個山村繼續在改革開放之路上前行。

責編:劉忠博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