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工人操作起重機械清理廢墟。當日,杭州市蕭山區地鐵工地塌陷事故現場,數十輛工程車在繼續清理廢墟,周圍一些危房也在拆除之列。 新華社記者 黃深鋼 攝
11月15日15時許,杭州風情大道地鐵施工工地發生大面積地面塌陷事故。一些行進中的汽車墜入塌陷處。新華社記者 王小川攝
新華網杭州11月19日電 題:讓陽光,驅除地下鐵工地的黑暗──地鐵施工事故頻頻發生背後帶血的反思
新華社記者 何玲玲 段菁菁 方列
一場猝不及防的災難使杭州聚焦全國的視線:11月15日15時20分,杭州地鐵蕭山湘湖站施工現場突然發生路面大面積塌陷事故,導致該路面風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並下陷15米。21個鮮活生命隕落。
地鐵以快速、舒適,成為城市交通的首選,近年來,全國各地一些大城市爭先恐後地發展地鐵交通,地鐵建設方興未艾、如火如荼。然而,就在這表面上的喧鬧和繁忙之下,地下的施工現場卻頻頻發生地塌人亡的事故。接二連三發生的地鐵建設施工事故,敲響了這項似乎陽光照射不到的地下作業工程的安全生産的警鐘。
一份沾血的事故清單
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迅猛發展時期,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地鐵線路已投入運營,杭州、成都等地正在加緊地鐵建設的施工,全國還有多個城市申請建設地鐵工程。然而,與地鐵線路的日益密集相伴而來的,是接連不斷的施工事故。
2003年7月1日,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旁通道工程施工作業面內,因大量水及流砂涌入,引起隧道部分結構損壞及周邊地區地面沉降,造成三棟建築物嚴重傾斜,防汛墻局部塌陷,導致防汛墻圍堰管涌,直接經濟損失約1.5億元;
2007年3月28日晨,北京蘇州街附近的地鐵10號線工程發生塌方,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
2007年5月28日8時左右,南京市地鐵2號線茶亭站西基坑東端約500立方米土體發生滑坡,造成2名工人死亡;
2008年1月17日下午,廣州地鐵5號線施工中突然涌水,發生塌方,導致珠江大橋引橋下的雙橋路旁地面突然下陷;
2008年4月1日,深圳龍崗區的地鐵3號線工地進行橋墩澆鑄混凝土施工時,母板突然發生坍塌,混凝土傾泄而下,造成三死兩傷……
大小事故不斷,慘劇接二連三,施工事故似乎成了中國地鐵發展繞不開的夢魘,但血的教訓卻仍沒能警醒那些責任者。11月15日,悲劇再次發生,21個生命代價,釀成了觸目驚心的“中國地鐵建設史上最大的一次事故”!
我們不禁要問,血的教訓能何時讓人警醒,悲劇何時不再發生?!
工地坍塌?安全意識“坍塌”!
追溯杭州地鐵工地事故源頭,一個個怪象匪夷所思:頭一天還在家裏種菜的農民第二天就被招進地鐵工地幹活;帶頂安全帽就算有了“安全措施”;施工路面裂縫一天天擴大,就澆上瀝青一填一抹,既不停工檢修,更沒採取進一步的預防與補救措施,反而馬不停蹄地日夜趕工期……
一個個悲劇後面,或可以看到對利益不擇手段的追逐;或可以看到長官意識、官僚作風;或可以看到錢權交易的腐敗;或可以看到急功近利的盲目趕超……
近年來發生的多起地鐵施工事故,不少與急功近利,違背科學“搶進度”有關。交通隧道工程界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院士告誡説,不合理地趕工期會影響到地鐵建設的結構和壽命,也會影響地鐵的安全。
前期準備不足,中途變更失控,是地鐵施工事故頻發的另一誘因。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專家表示,對線路設計的前期論證做得不夠紮實,給後期工作帶來隱患。一些工程實施甚至沒有依靠專家意見,施工在危險情況下進行,極易出現事故。
地下作業讓地鐵建設施工本身存在風險,對施工技術的成熟、施工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趙鐵錘在杭州地鐵事故現場怒斥施工方“沒有培訓過,讓你上天開飛機開得了嗎?農民工在家種菜種地,過來怎麼能幹這活”時,地鐵工程項目背後“層層分包”的現象被逐一剝落,層層分包的背後,是利益的層層剝離,勢必造成工程造價的層層下壓,這正是地鐵建設的巨大隱患。王夢恕院士一語道破:“現在基本建設最大的毛病,第一是搶工期,第二個是低造價。”
2007年北京發生地鐵施工事故後,有關部門曾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加強地鐵建設運營安全,嚴禁違法分包。而被禁止的建築工程轉包和違法分包情況依然存在。在杭州“11?15”事故中受傷的木工宋長法説,他向上面的老闆承包了木工活,開工前除了被告知必須戴上安全帽外,沒有接受過任何與地鐵施工有關的培訓。
災難本有徵兆,只要防微杜漸;悲劇本可避免,只要安全意識不“坍塌”,良心不“潰壩”。
莫讓安全生産事故成為擴大內需的“攔路虎”
雖然杭州地鐵“11?15”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但與其他的事故悲劇一樣,再詳細的調查和再嚴肅的責任追究,也無法挽回逝去的生命。
前車之鑒尤在,如何讓類似的悲劇不再上演,這個重要而嚴峻的話題再次擺在人們面前。
近些年來,各地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倉促上馬、大幹快上,由此引發大大小小的質量安全事故時有耳聞。我們一直在為過去的教訓買單,卻很少從教訓中獲得警示。試想,基礎設施建設如果失去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還稱得上是“基礎”設施嗎?其民生作用更無從談起。這次事故再次警示人們“安全第一、生産第二”這一最基本的施工理念。不能僅僅將那些安全生産的口號喊在嘴上、寫在文上,而應真正落實到行動中。
最近,國務院提出了擴大內需、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其中“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重中之重。可以預想,未來兩年,各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被提上日程,城市軌道建設也將迎來集中、高速發展的契機。
透視這場擴大內需的盛宴,我們更要大聲疾呼,安全第一!我們不能讓安全生産事故成為擴大內需的“攔路虎”。這也是這次事故的鑒戒、警示作用。
但願杭州地鐵工地事故,是中國地鐵建設史上最後一個悲劇。讓安全、科學施工的陽光,驅除掉地下鐵工地的黑暗吧。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