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3點34分左右,記者在杭州地鐵施救現場看到,施救人員在地鐵坍塌現場將第一具遇難者屍體打撈上來。這是當日發現的第一具遇難者遺體。到目前為止,從基坑中共打撈出六具遺體。 中新社發 江耘 攝
中新網杭州11月19日電(記者 嚴格 見習記者 仇鋒平)記者11月18日晚採訪了杭州地鐵坍塌事故倖存者張國民,他是四川大竹人,為杭州地鐵湘湖站鋼筋工領班。事發當時,他正帶領手下20多個工人在做地鐵鋼筋混凝土地面施工。在11月15日的事故中,他所在的工作面失去了4位兄弟。
在這位親歷者眼裏,杭州地鐵的“先天缺陷”與“後天不足”,一齊釀造了這起悲劇。
施工不在馬路下面
張國民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施工的是杭州地鐵湘湖站的車站項目,他們的北1、北2工作面深15米,寬20多米,長度大概是100多米,由北往南施工。整個車站長度大概是1000米左右。
在這個工作面西面4米左右是一道施工圍墻,而這道圍墻就緊貼著目前發生坍塌的風情大道的人行道,而在這個工作面的東面是一條小河。
“地鐵車站不在風情大道下面,我們施工時也沒在馬路下面。”
張國民告訴記者,現在有些報道指地鐵就在馬路下面、挖地鐵把馬路挖塌了是不準確的,地鐵車站的工作面和風情大道不是上下關係而是平行相鄰關係。風情大道下面根本不是目前在施工的地鐵。
“我們沒有挖到馬路下面,你們都搞錯了。”
明挖而不是暗挖
很多人都以為事故發生時工人是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工作。“你們都搞錯了,我們在施工時看得到天,晴天太陽曬,下雨時積了水,還要用抽水機抽。”張國民告訴記者,杭州地鐵湘湖站施工目前是明挖而不是暗挖。
據張介紹,施工進程大概是這樣的:先做擋土墻,這擋土墻從地面往下超過15米高,這道墻就將是以後地鐵空間的外衣,在擋土墻之間開始挖溝,深15米,寬20多米,挖一段就固定一段,地板先澆一層沒有鋼筋的素混凝土,30厘米左右,然後在它上面做防水處理,接著再做一層鋼筋混凝土,最後這個地板厚度會超過1米。頂部用鋼管支撐,也就是目前我們在救援現場看到吊車吊起的一根根鋼管,這鋼管有50多厘米粗,一個人都能鑽的進。這些鋼管支撐每隔2米排開,然後和防護墻上的鋼板焊接起到支撐和固定工作面的作用。
“我們在下面施工,頭上都是鋼管,鋼管上面什麼都沒有了”張告訴記者,很多人認為鋼管支撐上面是土層或者是馬路其實是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