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橫空出世看深圳--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調查

 

CCTV.com  2008年11月10日 09: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

  (高舉旗幟 科學發展--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

  橫空出世看深圳--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調查

  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

  編者按: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漁村,發展為我國南部綜合經濟實力、技術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最強的現代化大都市。深圳的巨變,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偉大成就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一個閃光點。

  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示範區”,深圳發展壯大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中央的關懷和支持,更離不開堅持不懈的思想解放和始終不渝的改革創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深圳加工”、“深圳製造”到“深圳創造”,從“速度深圳”到“和諧深圳”、“效益深圳”、“綠色深圳”……圍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深圳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實踐和探索,不僅為自身經濟發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也為其他地方改革開放、科學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崛起為現代化大都市,2007年,地區生産總值達676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58億元,在全國大城市中分別居第四位、第三位;出口總額1685億美元,獲得國際專利2480項,均居全國各城市第一位。深圳的成功,給人以啟迪。

  深圳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開放是深圳的發展之源,深圳能有今天的發展局面,首先得益於在不斷擴大開放中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深圳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經歷了4個趨勢性變化。

  一是以吸引港資為主到外資來源全球化。從大規模引進港資,到外資來源擴大到9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是從“三來一補”到企業“走出去”。利用“三來一補”企業的溢出效應,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三是從內向型聯合到外向型聯合。以産品加工、貿易、科技成果、資金和其他資源為紐帶,通過內地、深圳、海外“三點一線”的聯合模式,共建出口加工基地,攜手走向國際市場,使深圳和內地的出口規模迅速擴大。

  四是從利用“香港因素”到深港緊密合作。從與香港建立“前店後廠”的産業合作關係,到共建世界級大都市。

  敢為天下先,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

  上世紀80年代初,當全國還在爭論計劃和市場關係時,深圳就提出了“四個為主”,即建設資金以引進外資為主,經濟成分以發展外資企業為主,經濟運行以市場調節為主,産品銷售以外銷為主。率先在全國建立起市場經濟的基本體系和運行機制。

  深圳以推進土地有償使用為重點,率先進行土地管理體制改革。1980年,深圳簽訂了第一個土地有期有償使用協議書。1987年,深圳率先採取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公開招標、協商議價等3種有償讓渡方式,允許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再轉讓和抵押。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公開拍賣,開創了我國國有土地商品化經營的先例。

  深圳率先實行招聘錄用、競爭上崗、合同用工,首開勞動力商品化的先河。同時建立起勞動力市場和人才智力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在市場中實現合理配置。

  深圳率先進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1985年在全國率先建立外匯調劑中心。最早引進和興辦金融機構,1982年1月,深圳引進了全國第一家外資銀行--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1986年興辦了深圳發展銀行。最早探索發展資本市場,1990年成立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第一張股票,吹響了我國發展資本市場的前奏。

  深圳最早推行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推進股權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最先探索建立國有資産監管體制和運營機制,建立了國資委(辦)、資産經營公司、國有企業3個層次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

  深圳在全國較早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按大行業、大系統綜合設置機構,形成了“大貿工、大交通、大文化、大城管、大農業”的管理格局,減少了協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政府績效評估試點,推行部門責任“白皮書”制度,在政府效能建設上邁出重要步伐。在全國率先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通過3輪改革,全市審批、核準事項減少了60%左右。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深圳幾乎從零起步,實現高新技術産業跨越式發展。1991-2007年,高新技術産業以年均超過40%的速度增長,2007年的産值達7599億元,佔工業總産值的54%左右。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新技術産品産值4400多億元,佔全部高新技術産品産值的58%。

  深圳抓住國際電子信息技術産業興起的機遇,不失時機地選擇高新技術産業為目標。頂著“三來一補”企業向周邊地區遷移、工繳費大幅下降的壓力,力促“三來一補”産業優化升級。正是由於確立了正確的産業發展目標,才會有今天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主的産業格局。

  1990年,從深圳市第一次黨代會提出以“高科技産業為先導”起,歷次市黨代會始終如一地堅持以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為目標,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推動從“深圳加工”“深圳製造”到“深圳創造”。認識與行動的高度一致和政策的連續性,是深圳高新技術産業越做越大的重要保證。

  深圳市政府掌握的財政資金通過貸款貼息、貸款擔保、資本金補助和獎勵等方式向高新技術産業傾斜,引導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和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産業。此外,在土地、廠房等資源配置上向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産業傾斜,努力營造適宜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硬環境和軟環境。

  深圳培育高新技術産業集群。通過建設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産業帶,培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基地,促進高新技術産業集群發展,不斷完善高新技術産業鏈。同時,注重培育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龍頭企業,通過這些企業率先發展,帶動整個産業發展。近年來,一大批民營科技企業迅速成長起來,市場份額做到了所屬行業的國內第一。

  鼓勵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努力建設創新型城市

  深圳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官産學研資介相結合的研究開發體系,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一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形成“四個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於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深圳從事高技術産品研發生産的企業有3萬多家,企業自主創新蔚然成風。

  二是建立以風險投資和貸款擔保為主的政府支持體系。1994年由政府出資成立的高新技術産業投資擔保公司,專門在企業創新創業初期進行投資或提供貸款擔保,為1800多家企業提供了擔保服務,擔保項目2000多個。1999年,深圳又成立了由政府控股的創新投資公司,專為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動進行風險投資。

  三是大力推動産學研結合。深圳大力加強公共研發、公共技術、公共檢測、公共信息等開放平臺建設,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的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互利互惠的市場化協作關係,通過成果轉讓、委託開發、聯合開發、共建開發機構和科技型企業實體等,開展多種形式的産學研合作。産學研的有機結合不僅為深圳培養了一批創新型人才,而且孵化出大量科技企業。

  四是探索多種創新路徑。“學習創新”路徑。民營企業學習外資企業的技術,通過消化、創新,擁有自己的知識産權;“配套生産”路徑。民營企業從簡單技術和工序的組裝,發展到輔件、一般零部件、主要零部件、關鍵零部件乃至整機的加工製造,逐步由市場“配角”成長為“主角”;“市場擠佔”路徑。民營企業在與外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逐步掌控了市場銷售渠道,最終擠佔了外資企業的銷售市場而成長壯大;“股權擴張”路徑。部分加工貿易企業的中方投資者,通過購買合資企業外方股權,先實現自主設計研發(ODM),然後進一步向自有品牌(OBM)升級,最終成為內資控股的高科技企業。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深圳經濟特區所以能越辦越好,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始終不渝地改革創新,持之以恒地追求發展,矢志不移地堅持前進的方向。

  深圳不斷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敢探索。深圳發展取得的成果,根源於對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理解比較深、把握比較準、行動比較自覺。正是由於掌握了解放思想這把利器,深圳才能夠通過改革創新,闖出一片新天地。

  深圳認準方向不動搖,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從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一開始,中央就賦予了為經濟體制改革探索道路的任務。在經濟特區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對經濟特區朝什麼方向走、怎樣走,曾出現姓“社”姓“資”的爭論,也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干擾。在這些是是非非面前,深圳不為所動,不被干擾,堅定信念和信心,堅持按既定目標走下去。正是有了這種執著,才會有今天的成果。

  深圳堅持協調發展,破解發展難題。深圳堅持協調發展的思路,提出加快社會發展,建設“和諧深圳”;轉變發展模式,建設“效益深圳”;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深圳”;以提高生活質量為重點,促進人均財富、居住條件、環境質量、平均受教育程度等達到新的水平;以“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為主題,塑造城市文化。這些富有新意的重要舉措,有助於深圳破解發展難題,實現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

  從經濟特區始建起,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就無處不在。在把握髮展方向上,深圳的重大發展戰略,都是經過科學論證提出的,並通過黨代會確定為指導方針。在班子建設上,以“務實、和諧、善政、廉潔”為目標,全面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在基層組織建設上,突破“單位建黨”的單一模式,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積極探索“社區黨建”,哪有黨員,哪就有黨的組織。在隊伍建設上,以健全反腐保廉體系為重點,大力實施“陽光工程”,重大決策和經濟事項,凡能公開的一律向社會公開,從源頭上防止腐敗。

  當前,深圳正處於改革發展關鍵時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圳提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新的更高的目標。

  春風又喚南海潮。黨的十七大吹響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號角,深圳又迎來發展的春天,深圳的明天會更好。

 

責編:樊靜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