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華人世界):
蘇丹達爾富爾的中國藍盔
華人世界,世界華人的家園,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從1990年,中國開始應聯合國的邀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維護國際安全。目前在世界的四個熱點地區都部署有中國的維和官兵.2007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1769號決議,授權向蘇丹達爾富爾部署2.6萬人的聯合國─非盟混合維和部隊,以結束達爾富爾危機,這也是聯合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維和行動。中國的一支維和部隊在當年的11月份進駐蘇丹達爾富爾地區,作為聯合國第一支進駐這裡的維和部隊,到現在,他們已經工作了近一年的時間了,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他們中間,去了解他們鮮為人知的異國生活。
2008年10月11號,聯合國─非盟駐達爾富爾特派團中國工兵分隊的營地莊嚴肅穆,315名中國維和官兵頭戴藍貝雷、腳穿陸戰靴、手持鋼槍,身著佩有非盟徽標和中國國旗標誌的迷彩服,個個英姿勃發,等待著聯合國官員的檢閱和受勳。他們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勳章。這也是聯非達團自今年1月1號成立以來,首次向參加維和行動的部隊頒發勳章。
這次授勳可以説是中國首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以自己的堅韌執著、勇敢頑強和無私奉獻,收穫的榮譽。中國維和部隊的先遣分隊和後續部隊先後在去年11月24號和今年7月17號抵達達爾富爾維和任務區,在這裡他們主要承擔著當地築路架橋、承建機場以及建設戰區主要營地等多項任務。應該説他們自進駐達爾富爾以來就倍受關注,那麼達爾富爾地區是怎樣一個地方呢。
達爾富爾地區位於蘇丹西部,居住著包括阿拉伯人、富爾人和黑人等80多個部族。2003年2月開始,反政府武裝力量在達爾富爾地區發生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百萬人離開家園。
為了緩解緊張局勢,包括聯合國、非盟在內的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在達爾富爾衝突各方之間展開積極斡旋。2007年1月1號,聯合國-非盟混合維和行動正式接管達爾富爾地區維持和平行動,聯合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維和行動也在蘇丹的達爾富爾地區展開。2007年11月,中國向達爾富爾地區派出了第一批維和部隊,他們也成為除了非盟以外第一支進入這裡的維和部隊。
中國維和部隊的先遣部隊剛來到南達爾富爾,被安排在過渡營裏,當時這裡沒有現成的營地,他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搭建中國維和部隊大本營營房,為中國維和部隊全體人員抵達和入駐做準備,但當時的情況可以説是困難重重。
我們現在在鏡頭裏看到的就是中國維和部隊營地沒建設前的樣子,可以説滿目瘡痍,一片荒涼,而且當時正是非盟向聯非達團過渡時期,管理部門不健全,指揮關係不順暢,工程機械不到位,給施工帶來很大難度,一切只能靠140名先遣官兵用自己的雙手把營區在茫茫荒漠中給創造出來。
中國維和工兵分隊水電班班長:杜玉軍
剛來的時候,確實挺難熬的,每天早上五六點鐘起床,吃過早飯就趕到新營地施工,架設網墻、鐵絲網,安裝水電設施,冒著五六十度的高溫、風沙,一直幹到下午五六點。
由於達爾富爾地理位置的原因,當地一年只分旱雨兩季,七月至九月為雨季,十月到第二年的六月為旱季。無論旱雨兩季,白天氣溫達到50多度,地表溫度接近60度,被形容為“世界火爐”可以説是一點都不誇張。但是中國維和官兵們經受住了常人難以想象考驗,為了迎接後續分隊早日到來,大家每天都要冒著高溫加班加點拼命工作,然而,面對難以忍受的酷熱天氣,每一名官兵在外面作業時,卻被嚴格要求穿著長袖迷彩服,腳穿陸戰皮靴,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維和工兵分隊一級醫院副院長 付紅寶
剛開始建營區的時候,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我們就發現了七條一米多長的毒蛇,毒蝎子就有十五公分那麼長,為此我們要求我們的官兵在施工過程中不論天氣多熱,都要穿著長袖,紮好袖口,穿著作戰靴,做好防護。
除了高溫和毒蛇,風沙也是這裡的特點。所以中國維和工兵的施工裝備除了草帽、墨鏡以外,還有一寶:頭罩。達爾富爾的旱季,不僅太陽毒,風沙也特別猖獗,風沙大時,能見度只有幾米,眼睜不開,鼻子、嘴進沙,中國維和官兵,就用背心、秋衣袖子挖出兩個眼睛孔,蓋在墨鏡上做成防沙頭罩,遠遠望去,“藍盔勇士”變成了另類造型的“CS特警”!
而有的時候,風沙就變成了沙塵暴,今年的6月份的一場沙塵暴就給中國維和部隊官兵們一個下馬威。
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可以説是狂風大作,黃沙漫天.維和部隊前幾天,剛剛用兩天時間在帳篷上方搭好的遮陽網,在不到二十分鐘的沙塵暴中,被撕扯的七零八落。
除了風沙,在達爾富爾,喝水也是問題,因為每年這裡的雨季只有三個月,所以水在這裡十分稀缺,拉水也成為中國維和工兵連每天要作的一項工作,負責拉水的戰士早上六點半就要開車到二十公里外的取水點為四台水車加水,雨季時還好,兩個小時就能加滿,到了旱季的時候,運水車早上6點半出發,要到下午兩三點才能加滿兩車水,用水非常緊張,每人每天只能限量定時供應。
儘管如此困難,條件如此惡劣,但中國的維和工兵們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目前這個7萬平方米的長方形軍營。其實,這1個月中,他們不僅建了自己的營地,還基本建好了孟加拉國維和警察分隊4萬平方米的營地。幾乎每個到過這裡的人都會發出驚嘆,認為中國維和官兵創造了一個奇跡,甚至沒人相信眼前的變化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
達爾富爾南戰區工程官哈瑞:你們的營區整體設計非常合理,建設標準也很高,非常漂亮,能在這樣漂亮的營區裏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非常愉快的事情。
正是由於中國工兵分隊的出色表現,他們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關注。今年的4月中旬,他們又接到了建設戰區直升機停機坪的任務。但當時工兵分隊的工程機械仍然有70%滯留蘇丹港,後續分隊也遲遲未能到位。就在這種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高標準地完成了任務。現在每天,中國工兵陸續開赴各個作業點。荒涼的達爾富爾荒漠機聲隆隆,車輛穿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超級營地、卡爾瑪難民營、常駐維和部隊部署基地、過渡營、行政辦公室等十多個作業場地上到處都有中國工兵忙碌的身影。然而,官兵們在作業當中還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警衛戰士:
剛抵達任務區的時候,看到其它國家的維和部隊荷槍實彈地站在那裏,這樣使我們突然從一種和平狀態進入了準戰鬥狀態。自己心裏面也是撲通撲通的,剛來的時候,我們住在過渡營,三天兩頭都能聽到槍聲,其它國家的維和部隊迅速取出自己的槍支彈藥,進入自己的射擊掩體位置,同時我們也要取自己的槍支,帶好鋼盔,穿好自己的防彈背心,做好一切戰鬥準備。
雖然工兵不是戰鬥部隊,但是只要出營區執行任務,水陸兩用的步戰車都會跟隨護衛。不僅警衛戰士時刻做好準備,他們還專門養了幾隻狗,同樣承擔著警衛的任務。
警衛戰士 張海磊:
這是我們養的狗,我們一共養了八隻狗,這只狗叫小麻子,因為它身上長了斑點,和我們特別親切。而且在我們晚上值勤的時候,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有查哨的人員還是外面有個風吹草動,它都會汪汪直叫。
也許一隻小狗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對於中國的維和官兵,也是一種心理的慰籍。可以説大多數維和官兵,在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執行維和任務,不僅面臨著身體的考驗,同時也面臨著心理上的考驗。
中國維和部隊工兵連副大隊長徐漢發:我們的官兵最大的45歲,最小的只有十九歲,平均年齡是二十七歲,大家長期生活在一種壓抑、封閉、擔心的環境裏,心理健康是每個人面臨的挑戰。
為了讓每個維和官兵身心愉快,工兵連的領導可以説是煞費苦心,開展趣味運動會、過集體生日, ,都讓戰士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中國維和工兵連第一次過集體生日時的場景,應該説過生日,對在中國國內的人來説,是最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但對遠在達爾富爾維和的中國工兵來説,卻是一種奢侈。當大家吃著大師傅精心製作的巨大的生日蛋糕的時候,也許就忘掉身在異鄉的那份孤獨。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國維和工兵在異國度過的春節和中秋節,也充滿著濃濃的親情,一起看春節晚會,一起包餃子,比比誰包的餃子更有創意,看看異國的月亮是否和家鄉的一樣明亮,想念家人的時候,維和官兵還可以通過網絡和家人聯絡,據統計,在中國工兵分隊340多名官兵中,有6名官兵的妻子在他們抵達任務區後生了孩子,有6名官兵的親人去世,但是每一位官兵都安於職守,認真完成著維和任務。
現在中國維和工兵連的工作還在進行中,他們現在主要負責超級營地建設和卡爾瑪難民營施工,每天當非洲大陸火紅的太陽剛剛升起,中國工兵的機械早已開到施工點,開始了新一天的作業,而按照上級命令,尼日利亞維和部隊承擔了中國工兵施工中的警戒和保護任務。在沙土飛揚的路面上,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軍人頭頂著藍盔,共同為達爾富爾地區的和平重建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中國維和軍人正在用他們的青春詮釋著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好,稍後為您播出華人故事,歡迎繼續收看.
責編:劉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