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華人世界):
武魂遠揚
華人世界,世界華人的家園,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圖片:)喜歡看電影的觀眾,最近一定聽到了一則好消息:《功夫熊貓》要拍續集了。看過了《功夫熊貓》的朋友們,一定對這部影片還記憶猶新。(圖片:)這部地地道道好萊塢製造的影片,由表及裏卻很“中國”,片中出神入化的中國功夫令觀眾看得如癡如醉。影片在全球上映時,練就一身好功夫的熊貓阿寶,每到一處都會挂起一股功夫熱,都會激起觀眾對中國文化的強烈興趣。(圖片:武術)可以説,武術已經成為中國的一種符號,而它也絕不是簡簡單單的揮拳踢腿、舞刀弄劍,它已成為植根于中國人血液中的一種文化,並一步步揚名海外。
從原始社會開始,中國就萌芽了一種民族特有的文化,這種文化中國人稱為武術,西方人稱為功夫。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武的概念早已從單純的自衛、健身演化成一個龐大的文化體系。真實而具體的武術功法在民間口口相傳、輩輩沿襲。而具有文化概念的武術,則在千年時空中信馬由韁、自由穿梭。武之精、俠之大,幻想之浩渺、現實之紛繁,武術在文學作品和各種媒介中廣泛傳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獨具特色的經典文化,也在中國和世界之間搭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1955年,香港《新晚報》發表了一部武俠小説《書劍恩仇錄》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是作者查良鏞發表的第一部武俠小説,他所使用的筆名叫做“金庸”。此後,金庸這個名字成為了一個神話,也成為新派武俠小説的代名詞。
1972年9月,金庸最後一部武俠小説《鹿鼎記》連載完結,他宣佈正式挂印封筆。20年間,除《越女劍》一部短篇小説外,金庸先後完成了14部中、長篇武俠小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霞依碧鴛”,這幅非常工整而有韻味的對聯,便是用金庸14部中、長篇武俠小説書名的第一個字連綴而成。現在,金庸的武俠小説印刷了多少,已無法統計,粗略算來,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凡出版華語作品的幾乎都出過他的書。
其實,早在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武俠小説《燕子丹》就問世了。這是武俠與小説的第一次交匯之後,此後,這種題材就源源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圖片:)《水滸傳》稱得上是古代武俠題材小説的巔峰之作。擁有1800年曆史的武俠小説,對於帶動民間武術熱情,宣揚俠義精神一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圖片:)而到了上個世紀20年代,一種嶄新的傳播方式加入了進來,那就是電影。
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據武俠小説《江湖奇俠傳》改編成電影《火燒紅蓮寺》,影片一經上映便紅極一時,票房和人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以後的3年內,為滿足觀眾的要求,《火燒紅蓮寺》的續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由此掀起。
與此同時,中國武術在不同領域走入了人們的視線,影響漸漸擴大。特別是在1936年,中國武術與全球矚目的奧運會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雖然中國派出的139人代表團在競技項目中失利,但在表演項目中聲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