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0月8日電(記者郭嘉軒)短短3個月,武漢市西北湖的水體質量,就從“劣五類”提高到四類。一種“微生物修復水體污染”新技術,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據武漢市水務局介紹,該水體修復技術由華中農業大學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該技術在實施科技部“863水專項”──“修復桂林桃花江”項目中,取得了顯著效果。
據了解,“微生物修復水體污染”技術是從投放最基礎的微生物開始,逐漸重建水生生態系統,恢復湖體自凈能力,讓水體實現自然變清。運用該技術的前提,是湖泊必須實現完全截污,並且水體面積不宜太大。菌劑投放週期一般為三個月。第一個月投放水質改善菌劑,後兩個月根據不同水質檢測數據和不同的溫度變化,同時投放水質改善劑和底泥改善劑。待水體恢復後,則試放一些水草和魚類,加快水體修復速度。
2008年5月,武漢市首先嘗試在西北湖內,投入由華中農業大學和武漢百安生物科技公司共同培育的一系列菌種。僅僅3個月後,該湖水體質量就由劣五類變為四類水。來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漢大學以及水務環保部門的專家,在對該項目考察後認為,這種修復技術無二次污染,見效快,效果保持時間長,總體水平在國內領先,尤其適合治理城市湖泊、景觀水等封閉水體。
目前,武漢市內已在襄河、機器凼子、菱角湖、西湖、北湖、蓮花湖、紫陽湖、內沙湖、四美塘等9個城中湖中,投放了治污微生物。
責編:李興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