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服裝是一種記憶,也是一幅穿上身上的歷史畫卷,它的變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記錄著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的變遷。所謂盛世有華服,太平霓裳。改革開放29年的輝煌成就,最直接、最細微的體現應該是這近三十年內服裝的變遷。
50──60年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在那個物質生活極為匱乏的年代,有這樣的順口溜:“日本産尿素,做成飄飄褲,前面是日本,後面是尿素”。“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是那一代年輕人似乎並不是把美把裝飾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設、革命、熱情和理想這樣一些簡單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中山裝、人民裝、軍服是他們的首選。
(具有深遠政治意義的中山裝) |
(列寧裝是50年代幹部們的標誌性服飾) |
(舊鞋子) |
(納底鞋) |
(布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