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已于昨晚成功發射,作為神七任務的核心測控中心,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將對飛船升天、航天員出艙、釋放小衛星進行全程監視與控制,飛船接到的每一條命令都將從這裡發出,中心可説是神七的“體外心臟”。在發射前夕,本報記者對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進行了專訪。
小衛星將繞飛船拍攝
朱民才介紹,神七任務相對神六來説,新增了航天員出艙、伴飛衛星釋放飛控、繞飛控制任務、中繼衛星搭載試驗等,關鍵事件多,測控的難度相對神六要大。
與神六相比,神七測控任務主要有兩點不同。朱民才説,一個就是航天員出艙。以前飛控主要是測控飛船,這次航天員出艙,暴露在太空,從測控來説,就要保證航天員出艙前後的支持、監視,保證狀態正常,滿足出艙需要,指揮航天員開展出艙活動;在出艙活動結束後,能夠確保航天員安全回到艙內,關上艙門,保證艙內的環境滿足航天員的生活需求。另一個不同是要釋放一顆小衛星。小衛星釋放後,飛控中心要監視以及控制它,不能讓它與飛船發生碰撞。“因為它們之間的距離相對比較小,空間相對比較窄,外太空幾乎沒有什麼外力,兩個如果發生相撞,就可能毀壞飛船。”朱民才説,在飛船返回後,中心要監視留在太空的氣閘艙和小衛星兩個目標,使小衛星在保持安全距離的前提下繼續繞著氣閘艙飛行,“這在以前是沒有做過的,這將為以後我國實現航天器交會對接積累經驗。”
朱民才介紹,小衛星繞著氣閘艙做圓周運動。小衛星上裝有可見光攝像機,能夠把飛船和氣閘艙的運行姿態都拍攝下來,測控中心可以實時獲取這些圖像數據,解譯之後就可分析觀看。
95個方案應對問題
據介紹,從神七飛天的全過程來看,比較關鍵的時段有好幾個,第一個是上升段,“飛船一上去後看狀態對不對,是不是到預定軌道了,飛船的工作狀態是不是正常,航天員是不是正常,是不是按正常程序走。”朱民才説,如果正常,飛控中心就給發射場確認一切正常,發射場就可以宣佈發射成功了。
第二個就是軌道控制。第三個就是出艙階段。出艙前,地面要幫助航天員打開艙外航天服,航天員穿上後還要測試服裝是否正常,各個系統是否正常運行,跟蹤航天員出艙的全過程,接收分析艙外服的遙測數據和航天員的生理遙測數據,航天員返艙時,還要確認艙內是否密閉成功,恢復艙壓等等。航天員返艙,小衛星被釋放後,就是返回階段的測控了。
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飛控中心制定了95個飛控方案,260多個應急預案。“出了什麼問題,該怎樣解決,都有相應的準備。出艙的時間也有幾個方案可供選擇,完成任務早,可以提前回來;任務晚點,推遲一兩天回來也可以。”朱民才説。
神七載人航天新聞中心發佈消息稱,此次航天員出艙準備了兩套時間方案。第一組出艙活動方案為,在飛行第29圈至30圈的連續測控弧段內出艙,即27日下午。但由於航天員在太空一般需要2天以上的時間適應,方可減少空間運動病,考慮到特殊情況,若在29-30圈之間,航天員身體仍沒有適應太空失重環境,不宜在此時出艙,則改在第44圈至45圈出艙,為28日下午。若選方案一,飛船飛行3天后在28日返回;若選方案二,飛船飛行4天后在29日返回。
航天員可駕飛船返回
據介紹,航天員所穿的艙外航天服實際上也是一個小的飛行器。朱民才透露,艙外航天服體積比較小,目前還沒有動力系統。航天服和飛船有連接的機構,地面可通過飛船,測控到航天服各個系統的工作狀況,這些數據都能實時傳回地面。
眾所週知,我國的航天員都是從戰鬥機飛行員中選拔出來的精英。那麼,他們能不能駕駛飛船呢?朱民才透露,飛船上設置了這樣的模式,“在幾種故障情況下,比如失去了部分自動的功能,出現一些比較緊急的情況,可以讓航天員來駕駛飛船返回。”他説,飛船在正常情況下,不需要航天員來駕駛。
本報記者 柳志卿 通訊員 楊冰 姜寧
責編: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