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放心奶需要機制保障

 

CCTV.com  2008年09月21日 07: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使大家關注的目光再次投向奶業,在您看來,我國奶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劉成果:近年來,由於奶農與乳品加工企業之間缺乏必要的價格傳導、風險共擔、市場監督機制,我國奶業發展中出現了“企業提高原料奶收購價,奶業擴張,企業降低原料奶收購價,奶業萎縮”的怪圈。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奶業經歷了三次大的波動。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當時奶農養殖效益下降,奶牛當作肉牛殺。

  奶業出現較大波動的直接原因是飼料價格上漲、原料奶價格偏低,深層次原因則是奶業各個環節存在問題的集中表現。主要表現為養殖方式落後;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係不順,原料奶定價機制不合理;加工企業惡性競爭,市場秩序不規範;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等。

  記者:奶源可以説是乳業的“根源”,您認為原料奶的質量如何保障?

  劉成果:原料奶質量的好壞,既影響乳製品質量的優劣,又涉及奶農的經濟利益。目前,我國原料奶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在用奶旺季,企業降低原料奶質量標準,搶奪奶源;而在用奶淡季,企業則壓級壓價,限收原料奶,造成原料奶市場混亂,質量得不到保證。

  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建立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機構,加強對原料奶質量監控,這實際上是加工企業與奶農之間的利益調節機制,可將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交乳品企業按質定價,實現原奶優質優價,保護奶農收益,保證乳製品質量,保護消費者健康。

  記者:我國乳品加工企業在原料奶的定價、收購標準等方面佔有絕對優勢地位,奶農則沒什麼發言權;而在奶業發生波動時,奶農卻是受衝擊最大的一個群體,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象?

  劉成果:目前我國奶業産業鏈整合程度較低,奶農與乳品加工企業只是單純的買賣關係,缺乏必要的利益聯結機制。此外,奶源基地多數是地方政府和奶農投資建設,乳品加工企業投資較少或沒有投資,在這種鬆散的利益聯結機制下,一旦奶業終端産品價格低迷,乳品加工企業就會把市場風險轉嫁給奶源基地和奶農,損害奶農利益,從而造成整個産業發展的不協調、不穩定。

  因此,當前奶業發展中最迫切的問題,就是構建産、加、銷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價方式。我國現階段可實現的做法是使牛奶生産成本與收購價格挂鉤,去掉成本加上合理利潤就是原料奶的收購價格。對於奶牛生産成本的測定需要進行定期調研。

  記者:那麼您認為怎樣才能促進奶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劉成果:只有構建長效機制,才能解決奶業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保障奶業持續和諧發展。這個長效機制不是一兩個機制,應該是一個配套的機制體系。國內外的實踐證明,只有建立長效機制,才能做到以農為本,理順奶農與乳品加工企業的利益關係,及時合理地調整原料奶價格,保障奶源基地的穩定。只有建立長效機制才能保障生産、加工、銷售的協調發展,避免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兩層皮,避免乳品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消除産加銷各環節的利益衝突。

  可由政府、企業出資建立奶業發展風險基金,奶農收益下降時,通過風險基金對奶農進行補貼。也可嘗試由乳品加工企業以投資、入股的方式參與奶源基地建設,企業與奶農簽訂購銷合同並嚴格執行,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關係。國家應出臺相應保障措施,規範乳品加工企業經營行為,充分發揮政府、奶農、行業協會等在奶業發展中的作用,促進奶業資源整合。應有計劃地支持農民使用高産奶牛種源,提高奶牛質量,增加奶農的養牛效益,並積極推進分散經營的養牛模式向規模化發展。此外,還應完善疫病防治、技術培訓、養殖貸款等公共服務和扶持政策,降低奶農風險,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馮 華)

責編:王玉西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