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撼天記]讓鋼鐵飛翔(下)

 

CCTV.com  2008年09月16日 00:1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點擊觀看視頻 >>>

  

世界第一枚專門用於高空大氣探測的火箭是美國于1945年製成功的“女兵下士”火箭

  中國航天的初期階段,基本上與當時世界上的航天大國走的是一條同樣的路。都是先解決軍事使用的問題,然後逐漸過渡到民用。世界第一枚專門用於高空大氣探測的火箭是美國于 1945年秋研製成功的“女兵下士”火箭。它不僅有個帶點玫瑰色的名字,也能將11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到 70公里的高空。此後,美國和蘇聯都利用繳獲的V-2火箭發射了一批探空火箭。50年代末初涉航天領域的中國人也選擇了研製探空火箭作為叩響登天大門的前奏。

  在進行的多次實驗中,技術人員發現光是敢想敢幹還不行。中國的第一枚探空火箭的計劃從這時起開始縮小了規模,改為研製小型號的TH-7型火箭。

  

毛澤東會見錢學森

  1960年2月19日,在那個看似用自來水管焊接而成的發射架上,TH-7首次飛上藍天。

  3個月後的5月28日,在上海視察的毛澤東看到了T-7M火箭産品。

  王希季:“毛主席挺高興的。看了後説,這個火箭啊,説這個傢伙能夠飛多高?一聽説八公里,就説八公里、二十公里、二百公里的搞上去,他説八公里也了不起嘛。”

  

中國的第一枚探空火箭的計劃從這時起開始縮小了規模,改為研製小型號的TH-7型火箭

  8年後的1968年8月,中國的探空火箭飛到了312公里的高度。

  在50年代,蘇、美為準備進行載人航天飛行,曾發射了一系列高空生物試驗火箭,將猴子、猩猩、狗和大白鼠等動物送上高空,進行生物學研究。1961年4月,蘇聯宇航員首次進入太空,標誌著空間技術進入了載人航天飛行的新階段。在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倡導下,中國科學界加快了登天的步伐。

  1965年,中央批准了研製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計劃,代號“651工程”。同時決定研製一種三級火箭作為運載工具。然而這時的中國正被捲入一場大動亂之中。

 

 1960年,在上海黃浦江邊的這片蘆葦蕩的空地上,組裝成功的TH-7探空火箭進入準備發射階段

  1968年正是動亂的年代,到處是情緒亢奮的人群在大鬧革命。而在中國火箭的研製單位的辦公室裏,卻有一批一門心思鑽研技術的人們在埋頭工作。他們也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

  陳壽椿:“非常有風險……,我們做了很多很多措施,就有一條“東方紅”不上天。上天最好。如果萬一不能上天,一定把它整個都毀掉。千萬不要讓它唱一個變調的東方紅,那個時候誰都交代不了,那不是反革命也差不多。”

  1970年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區上一片緊張的景象。發射時間預定在21時30分左右。這時現場的廣播喇叭里正在反復播放著周總理的要求:不要慌張、不要性急,要沉著、謹慎。

 

 3個月後的5月28日,在上海視察的毛澤東看到了T-7M火箭産品

  21時35分,口令發出。

  21時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了中國第一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洪亮。4月25日下午,新華社受權向全世界宣佈: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中國成為除蘇聯、美國、法國、日本外,第五個能用自己的火箭把衛星送上天的國家。

  

1966年7月15日、28日,中國成功地進行了狗和大白鼠的生物試驗火箭發射,小狗“小豹”和“珊珊”的名字載入了中國的空間科學發展史冊

  1974年11月5日,“長征二號”首次發射時由於火箭上一根控制信號導線在巨大的震動中折斷,火箭在起飛20秒以後姿態失穩。當看到自己創造的似乎有生命的心血結晶在一瞬間變為烈火中紛紛墜落的殘骸時,許多人幾乎不相信眼前的現實,航天人流下了從不輕易流的眼淚。

  當時負責航天系統的張愛萍曾尖銳地指出,那時的長征火箭是“生於亂世、先天不足”。

  為了儘量減少當時火箭存在的問題,張愛萍在整個航天系統內部率先搞起了大整頓,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檢查程序。這就是文革後期著名的“七機部大地震”。它成為那名將軍在後來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中的主要“罪狀”。

 

 1970年4月1日,東方紅衛星發射獲得成功

  距第一次“長征二號”空中爆炸近一年後的1975年10月16日,第二枚“長征二號”和衛星送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當11月26日11時27分52秒,火箭再次噴出火焰時,經歷過前一次失敗的參試人員的心都提了起來。

  這次火箭衛星不負眾望。衛星發射三天后的11月29日10時53分,返回艙像一個聽話的孩子按照原計劃與星體分離。

  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和航天遙感技術的國家。

  

“實踐一號”科學試驗衛星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隨行帶來了一個10米口徑的可移動衛星地面站。中國人開了“天眼”,第一次看到原來通信衛星可以讓世界如此之近地呈現在眼前。

  中國在發射了第一顆衛星之後不久,開始正式策劃衛星通信工程。後來稱為“331”工程。

  

1971年3月3日,“長征一號”火箭第二次發射,把一顆“實踐一號”科學試驗衛星準確送入軌道

  這時人們發現手中現有的火箭派不上用場,必須研製新型能飛得更高更遠的運載工具。1977年12月28日,七機部下發了《關於改變“三三一工程”運載火箭名稱的通知》,將火箭的名稱正式確定為“長征三號”。

  “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貨。與14年前上天的 “東方紅一號”相比,用途已從政治轉為實用,它可以傳送電視、電話、廣播、數據等多種信息,作用可以覆蓋中國全部領土領海。與它同時誕生的還有大量的地面試驗設備。

 

 1986年2月1日,中國再次發射了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

  1983年一切準備就緒。一個龐大的試驗隊護送新的火箭和新的衛星來到新的發射場。經過3個多月的測試準備,1984年1月29日,新的“長征三號”火箭托舉著東方紅二號衛星開始發射。

  火箭起飛一切正常,順利飛到四百多公里的高空。但意外出現了。

  故障原因很快被找到並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就在這個時候,接到了上級領導的指示,整個發射隊伍不撤回,儘快發射第二發。這是中國航天史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大膽的決定。

  4月8日,第二枚長三火箭點火升空,順利將衛星送入預定的橢圓軌道。但衛星進入橢圓軌道僅是成功了第一步,還要利用星上的發動機把衛星一步一步推到距地球近36000公里的靜止軌道上。

  1984年4月16日18時27分57秒,衛星定點在125度的赤道上空,所有儀器工作正常。中國人在地球之外36000千米的高空放上了自己的第一顆通信衛星。

  1986年2月1日,中國再次發射了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20日,衛星定點成功。當在太空中往返了七萬多千米的電視信號進入到尋常百姓家中時,證明中國人已經可以使用自己的技術把世界拉近到眼前。

責編:魏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