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世界週刊):點擊觀看視頻>>>
之一 神聖休戰
下個星期五,奧運會就要在北京開幕了。美國的《新聞週刊》雜誌繼年初以姚明做封面後,8月4號出版的新一期雜誌又把劉翔請上了封面,聚焦北京奧運。奧運會就要開賽,運動員的戰鼓就要擂響。
而在另一個戰場,要求偃旗息鼓、放下武器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希望在奧運會召開前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全世界停止戰爭,共享奧林匹克體育盛會。
儘管幾千年的人類歷史提醒我們,戰火不會僅僅因為人們的友好願望而平息,但我們仍然希望這個凝結了人類2000多年智慧的"奧運休戰"倡議能給停火一個理由,給和平一個機會。
本期世界週刊,我們就來關注奧運休戰。
2008年7月28號,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與聯大主席克裏姆分別發表聲明,呼籲世界各國遵守去年底聯大通過的奧運休戰決議,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放下武器,為戰亂中苦難的民眾提供一個精神慰藉的窗口,為和平對話提供一個契機。
"奧林匹克休戰"並不是本屆奧運會的首創。如同戰爭是人類歷史的古老"命題"一樣,休戰則一直是人類的夢想。讓我們將時針回撥三千年,從古希臘的特洛伊木馬説起。
在歐洲南端的希臘半島上,城邦間的戰爭此起彼伏。著名的特洛伊戰役持續了10年,最終希臘人施木馬計攻入,屠城無數,消滅了特洛伊人。然而,戰爭並未就此平息。希臘各地生靈涂炭,瘟疫流行。太陽神阿波羅告訴厄利斯城國王伊菲托斯,若想免除瘟疫,必須中止殘殺,恢復在奧林匹亞山上的祭祀盛典。伊菲托斯立即向敵國斯巴達城轉達了神諭。雙方在神諭面前放下屠刀,同意每四年舉行一次宗教盛典,運動競賽是盛典的一部分。
為了讓眾人共赴神的慶典,雙方同意在此期間停戰一個月。凡是參加奧運會的人,都將受到神的保護,神聖不可侵犯。凡是攜帶武器進入奧林匹亞的人,就會被認為背叛了神,應當受到懲罰。這就是著名的"奧林匹克神聖休戰"。休戰協議銘刻在一個鐵餅上,存放于奧林匹亞的赫拉神廟。
公元前776年,厄利斯和斯巴達城邦之間的戰爭停止了。舉辦奧運會的聖火在赫拉神殿前點燃。第一屆奧運會在奧林匹亞舉行。
這屆奧運會的唯一一個項目是192米短跑,相傳這是大力神腳長的六百倍。來自厄利斯的廚師科羅巴斯經過多輪角逐,摘取了第一屆古奧運會的惟一一頂桂冠。儘管比賽只有短短一天,但昔日戰場上的對手還是在這短暫的休戰當中充分呼吸了和平的空氣。作為第一任冠軍,科羅巴斯去世後,被葬在兩個城邦之間,成為和平的象徵。
奧運會之後,厄利斯的瘟疫散去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影響迅速擴大,很快成為希臘各城邦人民的盛大節日。舉辦的項目越來越多,時間也從原來的1天延長到了5天。而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從更遠的地方趕來參加盛會,奧運會的休戰期從一個月延長到了3個月。
對於常年處於戰亂中的希臘人來説,奧運會不僅可以一顯身手、一醉方休,還不用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不用操心明天的戰鬥。就連深沉的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也是奧運會的常客。因為這四年一次的幸福,絕對不容錯過!
據考古學家統計,古代奧運會共舉行了293屆,鼎盛時觀眾達到8萬人。"神聖休戰"保障了古代奧運會的和平,不知免除了多少次戰爭,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公元前146年,羅馬人入侵希臘,宗教的排斥使奧運會迅速衰落,公元394年被完全廢止。而"神聖休戰"也只好靜靜地等待著一個靈魂復蘇的時代。一千四百多年後,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喚醒了奧林匹克,也喚醒了"神聖休戰"。
1912年第5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時,歐洲上空陰雲籠罩,大戰一觸即發。顧拜旦依據古代奧運會神聖休戰精神,提出把1916年第6屆奧運會舉辦地放到當時的戰爭策源地柏林,希望以此來消除這場災難。然而,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拉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2年後的柏林奧運會被迫取消。德國士兵對此感到十分沮喪。而戰爭的膠著狀態更令他們絕望。隆冬到來時,士兵身上的淤泥凍結,冰冷異常。厭戰情緒不斷蔓延,士兵當中開始流傳"神聖休戰"的故事。
1914年聖誕節前夕,德國和英國的西部戰線。雙方主動派出代表在陣地之間的"無人地帶"進行談判,達成互不開火的協議。人們紛紛爬出塹壕,三三兩兩地互相握手,彼此交談,好像是多年的老相識。他們交換香煙和紀念品,互看親人和朋友的照片。
休戰期間,英德雙方共同為陣亡者舉行了安葬儀式。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雙方官兵還在"無人地帶"進行了多場足球賽。柏林奧運會沒能舉行,但英德雙方的士兵們卻在彈坑遍地的"無人地帶"用這種方式實踐了"神聖休戰"。
從2000多年前走來的"神聖休戰"經顧拜旦之手得以復蘇,然而隨後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又讓休戰成為一紙空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英國士兵之間短暫的自發休戰可以説是非常少見的令人鼓舞的事例。那麼,在現代奧林匹克當中,休戰究竟是可不可行? 我們稍候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