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跟著聖火看中國]拉薩篇(6月21日)

 

CCTV.com  2008年06月21日 18:2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進入[中國新聞]>>

專題:跟著聖火看中國

    央視網消息:北京奧運聖火傳遞經過一天的休整,今天(21日)來到了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上月8號,取自希臘的奧運聖火曾登頂珠峰,並留下火種。而今天,正在全國傳遞的聖火與這枚火種在拉薩熔合,由此創下了奧運史上的先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拉薩今天的傳遞過程。

    北京奧運火炬在拉薩傳遞

    今天火炬傳遞的起點設在了世界物質文化遺産、有“寶貝園林”之稱的羅布林卡公園,上午9點,全體人員首先為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們 默哀一分鐘。

    隨著第一棒火炬手西藏著名登山家貢布接過西藏自治區副主席兼拉薩市委書記秦宜智手中的火炬 ,奧運聖火在拉薩的傳遞正式開始。

    1960年5月25日,貢布和他的隊友成功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峰頂,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從珠峰北坡登頂的紀錄,這也是五星紅旗首次在世界之巔飄揚。傳遞完奧運火炬,這位75歲的老人難掩激動的心情。

    從貢布手中接過聖火的是被稱為藏族人民的好“曼巴”的李素芝少將,“曼巴”在藏語中是醫生的意思,李素芝是西藏軍區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總隊醫院院長。在進藏工作的32年時間裏,他跑遍了西藏的邊防連隊,為軍民巡診21萬多人次。2006年, 中央軍委給李素芝記一等功一次。2007年,他又當選了“全國道德模範”。

    除了李素芝,今天還有許多火炬手都是在西藏這片的土地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第10棒火炬手王秋楊是第一位完成世界三大高峰探險的華人女性,她曾在2007年登頂珠峰。還有第88棒火炬手洪波,她發起的“格桑花”西部助學網站已經為105所學校的藏、漢、回等民族2000多名貧困學生提供了資助。

    同時,西藏的繁榮發展離不開來自內地的援藏幹部,從1994年至今,共有5批3800多名援藏幹部支援西藏建設,而今天的第六棒火炬手秦徵就是 他們中的一位。

    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火炬手的服裝和以往不同,是長褲長袖,拉薩由於海拔高,溫度較低,北京奧組委決定將拉薩火炬手服裝改為長褲長袖。

    拉薩站火炬傳遞由156名火炬手完成,其中包括78名藏族火炬手。現在畫面中的這位藏族小夥子叫洛桑次仁,是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醫生,在今年發生的拉薩3?14暴力犯罪事件中,他 為了搶救一名6歲的漢族男孩,被暴徒打成重傷。洛桑醫生的英勇行為,感動了西藏各族人民,他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 獎章。  

    152號火炬手西藏體育學校副校長普布次仁是入選國家隊的第一個西藏運動員。他在1985年的亞洲田徑錦標賽上,獲得了標槍冠軍,成為第一個 獲得亞洲冠軍的藏族運動員。

    今天火炬傳遞在拉薩走過9.3公里的路程,火炬從羅布林卡出發後,沿著拉薩二環路,在市區內主要路段做圓形環繞,經 過了中國城市內陸最大濕地拉魯濕地,穿過繁華的北京中路,越過拉薩市的市標銅牦牛雕塑,再繞過古代拉薩城的西大門 ──白塔、最後來到了火炬傳遞活動的終點──雄偉的布達拉宮廣場前的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下。

    上午11點鐘,最後一棒的火炬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手持火炬進入布達拉宮廣場。同時,北京奧運火炬珠峰傳遞登山隊副隊長尼瑪次仁手提珠峰登頂火種燈也跑進會場,此刻,在珠峰傳遞的分火種與在各地傳遞的主火種匯合,隨著聖火盆被兩支火炬共同點燃,西藏拉薩站的聖火傳遞圓滿成功。

    城市故事:拉薩的變遷

    藏族女歌手巴桑的歌兒《聖城拉薩》裏,有這樣一句歌詞:“聖地拉薩何處建,拉薩建在湖泊上”。

    的確,拉薩是“山羊負土填湖”而成,這一直是千年高原上最美的傳説。藏語中,羊為“惹”,土為“薩”;這座城市最早的名字“惹薩”,正是由此而來。

    1300多年過去了,這座傳説中誕生於高原湖泊的“日光之城”,依然在“不變”中“改變”,在改變中永恒。

    這裡是北京中路,拉薩的主幹道,熱鬧繁華一如內地的許多大城市,仔細看看馬路兩旁店舖招牌上的藏文,你才會意識到這裡是拉薩。

    攝影師車剛和這條路結緣已經有20多年了。每天,車剛都會背著他的相機到處拍照。車剛説,他想找到幾十年前攝影師拍過的地方,再用自己的鏡頭,告訴大家拉薩如今的變化。

    1983年,26歲的車剛從山東老家來到拉薩,本來打算只呆兩年,不曾想直到今天,他還捨不得離開拉薩,他看著拉薩成長,對拉薩的變化如數家珍。

    “拉薩”在藏文中的意思是“聖地”,公元7世紀初,松讚幹布統一西藏,定都拉薩,隨著朝佛信眾的不斷增加,漸漸形成了拉薩城區的雛形。

    今天,拉薩的城區面積已經從50年前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59平方公里,城裏的馬路也從1公里增加到241公里,平均每23人就擁有一輛私家車。

    在車剛的記憶裏,20多年前,八角街只有一家餐館,現在這裡商鋪林立、熱鬧繁華,中國各地的風味都能吃到。

    來拉薩必到八角街,到八角街必去瑪吉阿米。瑪吉阿米是八角街上一座有名的餐館,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國遊客,喝著地道的酥油茶,吃著地道的藏餐,細細感受八角街裏流淌的歷史的印記。

    八角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紀,歷史記載,是先有大昭寺,後有八角街。大昭寺因為供奉了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而成為藏傳佛教的勝地。轉經和朝聖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環繞大昭寺踩出來的道路形成了八角街。有了街就有了市,有了市也就有了人氣,八角街慢慢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今天的八角街成了西藏最繁華的商業區,五步一鋪,十步一店,熱鬧非凡。

    除了熱鬧,八角街也有它沉靜的一面。在八角街深處的幽巷裏,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古樸的藏式民居,裏面居住的都是拉薩的老住戶。

    旺珠一家世世代代都住在這裡,他親眼目睹了拉薩這些年的變化。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的開通,讓拉薩産生了打造“國際旅遊都市”的願望,按照拉薩市的“十一五”規劃,拉薩將東延西擴,跨河發展,以老城促新城、新城帶老城,一個傳統與現代共生共榮的“大拉薩”夢想漸漸成型。

    拉薩市民:拉薩現在變化最大的就是城市建設,就是民房改造,這個太好了,原來拉薩周圍,就是八角街周圍住的貧民,現在全部都住上了陽光充足、寬敞、明亮的房子,現在拉薩各方面都是令人很滿意,住在拉薩心情非常愉快。

    單是繁華的街市、幸福的笑臉還不足以詮釋聖城拉薩的變遷,在矗立了1400多年的布達拉宮裏,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登上布達拉宮頂,藏族工匠們有節奏地夯打著墻面的阿嘎土,阿嘎土是西藏山南地區的一種土壤,經過化驗,文物維修部門認為它很適宜用於西藏古建築的修繕,並且增加了有防水功能可以延長使用壽命的添加劑。

    2002年6月26日,布達拉宮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修繕。索朗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修繕工程的負責人,為了保持布達拉宮昔日的原貌,維修人員們經歷了許多艱辛。

    原來大殿的過梁彎曲下沉相當嚴重,必須更換,但是大殿不僅高,跨度也很大,達到11米7,怎麼更換這跟大量很讓人頭疼。

    落架就是在過梁周圍搭起許多木架,撐住房頂,然後再偷梁換柱,把糟朽變形的大量換下來,用了三個月時間,索朗和他的工匠們終於完成了靈塔的加固。

    02年到08年,國家投入1億7千9百萬元大修布達拉宮,修繕工作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來的形制、結構、材料和工藝。

    歷經五年的修繕維護,這座古老的宮殿依舊層樓疊閣、錯落有致地矗立在高原聖城拉薩,正是這些變化中所執著的“不變”,讓這座完美的宮闕依然保存著昔日的宏偉,向世人綻放著神山聖水的神秘與美麗。

    [奧運火炬手]美麗的雪蓮花 美麗的達娃央宗

    18年前,她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下為北京亞運會採集了聖火;18年後的今天,她又在拉薩傳遞北京奧運聖火,她就是藏族美麗的姑娘達娃央宗。

    [中國民間體育]西藏賽馬會

    “一匹駿馬馱走時光,一根牧鞭追趕太陽;一方天地敞開了胸膛,一條天路實現了祖輩的夢想”。

    對於千百年來生息于高原草甸的藏族人家來説,實現夢想的“天路”,是靠他們與馬為伴“奔”出來的。相傳,高原上千古傳誦的格薩爾王,就是在賽馬會上奪冠稱王的。因此,每年藏曆五六月份的賽馬會,就是西藏一個最重要的節日。

    北京奧運火炬明天在青海格爾木傳遞

    從明天(22日)開始,北京奧運火炬將在青海省展開傳遞。首站就是素有“中國鹽湖城”之美譽的格爾木市。

    (這裡也是北京奧運會獎牌用玉──崑崙玉的産地和“福娃”藏羚羊“迎迎”的故鄉。格爾木市火炬傳遞全程7.5公里,用時110分鐘,171名火炬手將參與傳遞。)

    歡迎明天繼續與我們一起“跟著聖火看中國”。

責編:石光輝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