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跟著聖火看中國6月16日播出):點擊觀看視頻>>>
城市故事:山水重慶
重慶是山城,也是江城。山水賦予重慶以靈氣,也賦予重慶人以爽直的性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中國西南重要的大都市──重慶。
沒到過重慶的人也知道重慶是山城,是霧都,會詩意的將這個兩江環繞的城市想象成一幅煙霧濛濛的水墨畫。來到重慶的人都會發現這個高速變化發展的城市提供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想象空間。渝中半島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群,和狹窄的街道,有人會想到香港中環,上海外灘,甚至紐約曼哈頓。重慶人不介意這種比較,在他們心目中,重慶就是重慶。重慶作家楊礦在新出版的詩集《3650行陽光》中這樣描述重慶人和這座城市:這是一群熱愛大山的人,這是一群熱愛大水的人,這更是一群被大山大水熱愛的生命。
外地人不太容易理解居住在層巒疊嶂中的重慶人對江水的感情,重慶地處西部內陸,三面臨山,自古以來,重慶人喝著嘉陵江水長大,長江是他們通往外面世界的主要通道,位於兩江交匯處的朝天門碼頭則一度成為重慶人溝通世界的起點。
記者:1891年,重慶就在朝天門設立了海關,一直以來朝天門都是重慶最重要的水陸碼頭,而隨著重慶立體交通網絡的逐步完善。它的這項功能越來越淡化,現在更多的成了重慶一個標誌、一個符號,從外地來的朋友第一時間都會出現在朝天門,因為從這裡可以看得到重慶的輪廓。
站在江岸欣賞渝中半島的夜景是重慶人一項重要消遣,夜幕降臨,城區萬家燈火與江色天光交相輝映,燦若星河,蔚為壯觀。山地特徵為重慶提供了層次豐富的城市格局和多重的觀賞角度,這種盆景式的地貌卻也給重慶的交通和人民出行造成了巨大的阻隔。説起重慶直轄十年來最大的變化,老百姓感受最深刻的應該是交通。
重慶市檔案局館副研究館員 唐潤明:現在我們説重慶水陸空在交通的立體特點,這種立體不是指我們水路有輪船、有木船,陸路有汽車,空中有飛機,這些立體交通很多城市都有。但是具體到重慶來説,立體還包括城市的過江隧道、穿山隧道重慶到處都能看見。再一個是重慶作為跨江除了橋梁以後,有索道,長江索道,湛江索道,這是其它城市沒有。
記者:長江纜車是山城重慶獨有的短途交通工具,你只要花上兩塊錢,用不了幾分鐘就能到達江的對岸,而且不用費勁爬臺階了,從這個視角看出去,視野也是非常開闊的。一路上我們還可以飽覽江上和江兩岸的壯麗風光。
重慶公共交通的多樣性用“上天入地”形容並不過分,纜車、索道、隧道、輕軌,時而臨江,時而淩空,時而入地,時而穿城,時而穿山,凱旋路和菜園壩汽車站還專門修了電梯免除行人的登山之苦。電影《瘋狂的石頭》中,重慶的纜車、輕軌和幽默的故事情節一起被觀眾深深印在腦海裏。不過重慶人卻説,電影拍了好幾年了,這期間重慶又變了樣子。
重慶檔案館 唐處長:重慶受地形的限制,道路比較窄,經常發生車輛堵車狀況。當時從沙坪壩到解放碑也要一個小時或者幾個小時,要是堵車沒有限制。而現在看主城任何一個區到市中心只要半個小時都能到,這個問題現在基本上解決了。
橋和路,是山水重慶賴以生存的筋骨脈絡。重慶公路橋梁的數量已經超過4400座,種類樣式最全,堪稱世界橋梁教科書,正在建的朝天門長江大橋,一旦建成,將是世界主跨度最大的橋梁。公路為重慶走出大山提供了可能性,直轄前,重慶的高速公路只有114公里,從偏遠的縣到主城區要兩三天。重慶的目標是在2020年形成3600公里高速公路路網,從任何一個縣到主城區只需要4小時,從主城9區到市中心不超過半小時。因此不難想象重慶汽車産業興旺發達的程度,重慶街頭到處可見有著140年曆史的重慶長安汽車系列,摩托車企業力帆也開始自主創新,推出汽車品牌。
雕塑家江碧波從三十多年前的重慶長江大橋巨雕“春夏秋冬”、歌樂山英雄烈士群像,到高速公路“人人重慶”標誌和為輕軌創作的雕塑“岩之魂”,她對重慶地形和交通的多樣化和可塑性深有體會。
雕塑家 江碧波:重慶這個城市是一個橋梁的城市,橋都。重慶的橋梁是非常漂亮的風景線,路也非常有特色,是非常立體的,跟其它城市不一樣。跟建築一樣,有的時候在天上去了,有的時候在地下去,鑽來鑽去,所以重慶的交通結合和橋梁結合做一些藝術品,確實讓旅遊者不參觀什麼,不專門到什麼旅遊點去的話,也是非常好的一種享受。
八九十年代,解放碑是重慶是最高的建築,如今這一帶已成為重慶最眩目的時尚地標和中央商務區,擁有中國西部最大的步行街,相當於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
作家 楊況:不像平原城市,日出而坐日落而歸,田園牧歌似的生活,他要與山鬥,與水鬥,與大自然進行鬥。所以這種造就了重慶人要進去拼搏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