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關注救災失事直升機機組人員(組圖)

 

CCTV.com  2008年06月10日 13:4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

專題:抗擊震災:最可愛的子弟兵

邱光華簡歷

李月簡歷

王懷遠簡歷

陳林簡歷

張鵬簡歷

  新華網成都6月10日電(記者曹智、劉永華、白瑞雪、李宣良)折放在書桌一側的紙條上,密密麻麻記了十多個電話號碼。從名字上判斷,前面兩個號碼,顯然是主人兄弟的。  

  離開前,主人似乎與其中某個號碼聯絡過──或許,那就是他留給親人最後的聲音。

  挂在書桌對面的軍裝上,赫然寫著主人的名字:邱光華。

  5月31日13時,成都軍區某陸航團51歲的特級飛行員邱光華和他的734機組──27歲的副駕駛李月,47歲的空勤機械師王懷遠,28歲的空勤機械師陳林,23歲的物資裝卸和地面警戒員張鵬,前往理縣執行救災任務。

  14時56分06秒,直升機在返航途中,遭遇天氣突變,不幸失事……像雄鷹一樣,5位勇士永遠地匯入到了川西北的青山之中。  

  戰士,聞令而動

  “每一回飛行,都是與死神擦肩而過。”回憶5月12日以來一次次拯救生命的飛行,48歲的陸航團飛行員陳遠康説,拐彎、拉升、降落,飛行員的每個動作只有一次機會。  

  在峽谷中貼著山峰飛行,在狹窄的江邊尋找降落點,在強烈的氣流中顛簸……所有乘過直升機進入震中的人們,都忘不了視線周圍每過三四百米就拐彎的大山,忘不了視線下方湍急的江水,忘不了山頭之間蜘蛛網一樣的高壓線……  

  陳遠康記得,部隊投入抗震救災以來,邱光華幾乎每天都要提醒大家:“溝裏風向變化太快,一定要注意高度……”

  5月31日12時,接到團長余志榮命令──運送10名防疫專家前往理縣,當天已經執行了2個架次任務的機長邱光華和副駕駛李月、機械師陳林立即作飛行準備。得知機上還缺一名空勤機械師,正在午休的王懷遠一躍而起。快要起飛時,這些天來一直在幫各機組裝卸物資的士官張鵬也蹦上了直升機。  

  5名聞令而動的戰士,沒有猶豫,就像地震發生那剎那他們的第一反應──請戰,請戰!  

  震後第3分鐘,陸航團啟動應急預案;  

  第30分鐘,所有直升機進入待飛狀態;  

  第118分鐘,2架直升機飛向震中……

  那麼多的救災物資,早一分鐘完成裝卸,就能早一點到達災區。戰士張鵬,坐不住了。已被支部列為黨員發展對象的他,提出了一個讓人難以拒絕的請求:請黨組織在抗震救災的戰場上考察我!

  接下來的日子裏,這個平時話特別少的戰士,似乎一下子迸發出了全部的熱情:大部分官兵輪班工作,他卻每天從早到晚穿梭在倉庫和直升機、成都和重災區之間;無論多晚歸來,他總不忘提醒值班員,明天一定早點叫他起床,十幾天裏他完成了170個架次物資的裝卸任務;團裏交納特殊黨費,他把兜裏僅有的80元,作為一個非黨員的特殊黨費交了出來……

  機長邱光華原本也不在救災人員名單上。按照飛行員管理的有關規定,還有11個月,他就將到齡停飛──而他的老家就在重災區。

  邱光華説,這一帶地形複雜,我經驗比較豐富,應該到最前線去,而且,我還能多帶帶年輕同志,讓他們儘快成長起來。  

  作為我國培養的第一代少數民族飛行員,來自羌寨的邱光華,是茂縣人的驕傲。這次災難中,家中房屋被毀,年近80歲的父母住進了窩棚──這是地震發生5天之後,邱光華才得知的消息。通訊中斷的那些天裏,面對同事們的安慰,邱光華總是喃喃低語:“什麼消息都沒有,估計沒希望了……”  

  其實,從大地震發生當天起,邱光華就曾多次飛過家鄉上空。一次搶運傷員時,機降點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間隙,他仍然沒有離機回家。  

  當直升機飛越滿目瘡痍的故鄉,邱光華的眼中是否有淚?當他的機組從災區接出一批又一批傷員,他是否在人群中尋找過白髮的雙親?  

  這一切,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了。  

  但我們知道,邱光華所在的陸航團,包括團長在內,7名飛行員的家都在重災區。他們無暇顧及親人,無法顧及危險,因為前方,有戰士必赴的使命。  

  如同此前的63次飛行一樣,當邱光華機組第64次飛向地震災區時,人們安靜地等待著,等待他們帶回傷員和一大堆替災區群眾報平安的紙條。  

  然而──這一次,雄鷹卻選擇了在他們熱愛的土地上空,永遠地飛翔……

1/3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