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傳統節慶:中華民族的情感基因庫

 

CCTV.com  2008年06月07日 14:5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濟南6月7日電(記者徐冰)中國今年的端午節第一次成為國家法定節日,此間專家認為,或許這是激活一個個情感基因庫的開始。

  “國家將更多的傳統節日規定為法定節日,應當是我們本民族文化覺醒與自信的一個標誌,這對於我們文化發展的方向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長曲金良教授説。

  在山東省長島縣的海島上,端午節的前夜,漁村的少女聚在一起,用莖麻絲扎寸許的小笤帚,將五色線搓成繩。端午節來臨之前,小笤帚都要訂在每人的衣服上,小孩手腕係五色繩。

  而上了年紀的巧手婦女,則在端午節之前用彩紙剪出牛、虎、五毒、雞、桃、葫蘆、寶劍等剪紙。這些剪紙主要貼在街門、房門、窗戶、墻壁上,闊大、粗獷、色彩斑斕,還分屬不同“流派”。

  在端午節早上,太陽未出時,海島上的人們便到山上取回柳、楊、椿、桃、杏五種樹葉上的露水,喝露水、用露水洗臉。用燒酒噴窗、門;用粽子水給小孩洗臉……

  曲金良説,在許多地方,端午節的內容大都是避疫祈福。目前這些功能隨著社會發展漸漸弱化,更趨向審美和情感的表達。中國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成為我們民族特有的表達美好情感的載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葉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傳統節日是從中國傳統曆法衍生而出,是民眾計時系統的重要標誌,這種計時系統是中國數千年農業文明發展的結果。

  中國的節日民俗豐富多彩,節日的活動因地域的不同、文化傳統的差異,而呈現出大同中廣泛存在小異的現象。這種大同小異,正顯示出民俗文化的豐富性。他説。

  葉濤介紹,就端午節而言,其歷史十分悠久,內涵也極其豐富。在端午節的活動中,既有如紀念屈原這種崇尚聖賢、緬懷先祖的成分,又有驅邪辟瘟、保護民眾生命平安的因素,還有龍舟競渡這類休閒娛樂的活動。

  許多傳統節慶活動中都包含著中華民族崇尚聖賢、緬懷先烈、尊老愛幼的精神內涵,許多歷史人物及其傳説故事成為解釋節日及其習俗的來源,正是這種精神內涵的反映。眾多傳統節日活動,強調人際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突出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資源。

  “我們需要做的是挖掘各地節日民俗的豐富性,揭示這些民俗的內涵,認識這種差異的價值,力促各地保護好本地特有的民俗現象,使民眾的節日活動更加豐富,讓國人對傳統文化更加自信、更加熱愛。”葉濤説。

  在曲金良看來,與西方主要節日有著較為濃重的宗教色彩不同,中國的傳統節慶活動有著明顯詩化和審美的意蘊,王維“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説法,其實是有點偏狹。中國傳統節日隨天地運行、季候更替、時令變化而生,與大自然的規律一脈相承,有著豐富的情感內涵。

  “在目前的現代社會,節慶的實用功能逐漸演變為審美、情感表達等文化功能。它厚重的文化承載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可以使現代人千篇一律的生活步調獲得某種變奏,提醒大家珍重和享受生命, 使大家得到休整和放鬆。因此,使更多傳統節慶復蘇與再現,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使得現代人的生活更加豐厚和多彩。”他説。

責編:張仁和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