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引起了國內外民眾的廣泛關注。四位藏學家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接受中外記者集體採訪時表示,藏族人民與其他55個民族的人民一樣,都希望國家穩定,擁護民族團結,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藏區民眾在多民族互補的經濟生活中獲益
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長助理扎洛説,包括西藏在內的各藏區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藏族聚居區。藏民是牧民,必須依靠農業生存,漢族種糧,藏族牧民有畜産品,而回族善於經商,在他們中間起到溝通的作用。因此,藏民在經濟生活中,與其他各民族形成了互補關係。
扎洛指出,正是在這种經濟生活形態中,藏族農牧民的增收渠道也不斷拓寬。根據中國社科院西藏經濟發展課題組深入藏區120多個村子的調研,除了佔主體地位的農牧業收入,西藏農牧民正在通過採集業、服務業等獲得收益。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藏區牧民不再僅僅為食用而飼養牲畜,而是飼養並銷售短期育肥羊。青藏鐵路通車後,針對西藏農産品在內地旺銷的情況,西藏農民開始集中種植、加工市場利潤高的農産品。近年來,隨著冬蟲夏草和松茸的市場價格不斷攀升,在西藏林區、特別是西藏東部和南部地區,採集業也增加了農牧民的貨幣收入。
扎洛在調研中發現,中央政府近年來在西藏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巨大,吸納了當地大量的勞動力。“他們一開始看不懂圖紙,但經過學習,都可以很熟練地蓋起樓房。”
此外,西藏確定旅遊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使藏民可以利用傳統民族文化獲得經濟上的回報。不僅旅遊服務和民俗表演為西藏不少農牧民帶來就業機會。一些以傳統手工藝而聞名的寺院和其周邊地區都從中受益。以西藏昌都縣嘎瑪寺為例,當地很多人都到四川阿壩和甘孜地區從事佛像雕刻、房屋建築等。
針對很多外國媒體關心的西藏農民是否在經濟發展中被邊緣化的問題,扎洛説,藏族人的就業機會不僅在傳統行業沒有受到影響,還在新興行業中得到了拓展。“藏族人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在他們擅長的領域中有很多藏族的企業家,也有很多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人為他們打工。”
扎洛強調,在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人員的交流和往來非常頻繁,西藏也不例外。從民族學和人類學的角度,文化上的衝突和相互適應不可避免,但多元文化共存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所有人都要學會與其他民族和文化相處。
充分尊重藏傳佛教的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
針對外國記者提出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轉世問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科研辦公室主任廉湘民介紹説,藏傳佛教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分為很多教派,主要有寧瑪、噶當、薩迦、噶舉和格魯等五大教派。格魯派有很多的活佛轉世系統,達賴喇嘛轉世是其中之一。
他表示,格魯派自15世紀初産生開始,其活佛轉世系統就有自己的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從五世達賴以後,每一世達賴的産生都要經過中央政府的批准。
廉湘民説:“既然關於達賴喇嘛轉世有一整套的儀軌和歷史定制,我們就要充分尊重。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我不願假設現在這位達賴喇嘛去世。至於將來怎麼辦,大家如果去看一下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看看廣大信教群眾的願望,可能會有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