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少年班30年,成敗如何看

CCTV.com  2008年03月19日 12:42  來源:人民日報  

  

    早期的少年班學生在宿舍裏討論功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3月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迎來了30歲生日。

    3月17日,該校向外界公佈了少年班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結果:30年來,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學生1220人,畢業1027人中,有935人考取研究生,比例為91%。總體來看,少年班畢業生的升學率高、出國深造率高,就業面廣,獲國際大獎者多,回國服務的人越來越多。

    這曾是一個受到全國矚目的“神童班”,它的創辦,也與“神童”有關:1977年10月,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寫信給當時的方毅副總理,推薦13歲的智力超常少年寧鉑。11月3日,方毅對此信作出批示。在此背景下,中國科技大學選派教師前往各地考核,最終,21名智力超常少年在1978年3月8日進入該校學習,並舉行了第一期開學典禮,開始接受中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常教育實踐。

    30年前,關於寧鉑、謝彥波、干政等“神童”的故事頻現報端,少年班的孩子們,也幾乎成為全民偶像。

    30年後,當年的“神童”們,如今境況卻大不相同。幾年前寧鉑出家為僧,輿論一片譁然。

    30年回望,質疑聲此起彼伏:少年班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否真的符合科學規律?對智商超常少年應該如何教育?我們又該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這些俗稱為“神童”的孩子們?

    少年班學生今何在

    昔日“神童”,是否“泯然眾人矣”?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跟蹤調查,少年班畢業生主要流向三個領域:國內一流大學、科研機構;國際學術前沿;國內外工商、金融、IT領域。

    在畢業生的名單中,不難發現一些“閃光”的名字:當年以11歲低齡入校的78級學生張亞勤,曾是美國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百年曆史上最年輕的會士,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微軟中國董事長。像他這樣年齡在40歲左右、畢業20年左右的學生,有18人在西方一流研究型大學中任正教授,出現了眾多國際知名大獎的得主。87級學生莊小威在34歲時成為美國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物理系雙聘正教授,也是獲得美國“天才獎”的第一位華人女科學家。像她這樣年齡30余歲、畢業10年以上的學生,超過70人已經獲得國際一流大學的終身教職……

    除了科研領域,少年班畢業生也在海內外各行各業“立腳生根”。據介紹,科大少年班前16屆畢業生(1983─1998年)共590人,64%獲得博士學位,26.9%獲得碩士學位。但據不完全統計,他們中只有約20%選擇了學術研究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另有一大批畢業生在IT、金融、製造、媒體等領域裏嶄露頭角。

    但恰是這一點,也引發了不少質疑。按照少年班成立時以培養科學家為目標的標準來評判,大家發現如今繼續從事科學的畢業生並不是很多,與人們的預期大相徑庭。

    對此,中國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鹿明解釋説,少年班成立30年來,根據智力早慧少年的特點,已經探索出一條通識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結合、專業教育和全面素質教育協調發展的培養模式。從成才率的角度説,少年班的畢業生,大部分都沒有“泯然眾人矣”。

    早慧少年該如何培養

    少年班是“天才之路”,還是“揠苗助長”?

    在“成功者”的名單之外,還有一些曾經“閃光”的名字,被媒體、專家不斷提起,也不斷引發人們的質疑和思考。

    3年前,少年班首批學員回母校聚會,立即有媒體跟蹤採訪,披露了這個班上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寧鉑如今出家為僧、干政“自我封閉”、謝彥波“有心理問題”的“不幸”命運。中科大少年班再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少年班究竟是‘天才之路’還是‘揠苗助長’?”有人認為,讓十幾歲的孩子過早進入大學“不人道”;還有人認為少年班違背了教育公平。討論在校內外激烈展開……

    不過,一些少年班學生有著自己的看法,“如果再來一遍,我還是會選擇少年班”,少年班首屆畢業生、現任該校自動化係博導的王永説,“實際上讓一個孩子繼續呆在中學,一遍遍重復他已經學會的知識,也並非人道。”

    教育界人士表示,對智力超常少年的培養,是許多國家關注的課題。蘇聯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專門設立了“特科學校”,對一些天賦異秉的青少年施以特殊訓練;美國1973年通過的《天才教育法》也為天才教育提供物力、人力和法律保證。“但是像我們這樣批量選拔早慧少年,集中進行系統嚴格的大學教育,在世界上也比較罕見。”中科大少年班管委會主任陳卿説。

    據介紹,在中科大創辦“少年班”後,北大、清華、復旦等國內12所重點高校都曾試辦過少年班,但當發現少年大學生的總體發展水平不夠理想之後,這些學校又陸續取消了少年班。爭議聲中,只有中科大的少年班走過了30年。對此,該校一些師生認為,該校的少年班有著一套不同於別校的招生、培養和管理方式,關鍵在於首創了入學兩年後再自選專業的寬口徑通才培養模式,而其他學校多是把少年大學生當作“尖子生”培養。

    據介紹,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是徹底的自主招生。每年報考學生有三四千人,錄取僅為40多人。考生的平時成績佔了很大比例,錄取的關鍵在於復試,其中包括面試和心理測試。

    1983年起,該校成立少年班管理委員會,並配備專職人員擔任少年班班主任。陳卿介紹説,學校還邀請院士、資深教授和傑出青年學者擔任“少年班學生指導教師”,每位學導負責指導3─8名學生,為他們選課、制定學習計劃提供意見,幫助他們了解各學科的發展前沿,選擇合適的科研課題。

    據了解,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求,中科大提出要把“培養多學科交叉的高素質創新人才”作為少年班新的辦學目標。為實現這一辦學目標,該校決定整合全校資源,提出少年班與一些國家級研究機構合作辦學,共同探索交叉學科高端人才培養新模式。

    “對待早慧少年,國內外沒有一套定型的成功模式,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不斷探索,當然,探索中也可能出現了一些不足或失誤。”少年班黨總支書記楊義英説。

    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

    是超常教育,但不能承載過高期望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中國科技大學的不少老師認為,寧鉑、干政等人後來的命運,與當年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有很大關係,正是這些過度的宣傳,給寧鉑等人幼小的心靈造成巨大壓力,為天才的未來埋下了禍根。

    陳卿説,少年班學生最小的只有11歲、最大的也才15歲,正處在生理、心理上充滿矛盾的少年時期,“半幼稚半成熟、自覺性與幼稚性共存的矛盾狀態表現得比較突出”。另外,這些孩子自信心與自尊心都特別強。少年班的特殊性一方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但競爭也可能産生非理智的言行,有些孩子一時成為“落伍者”,就很可能會沮喪、嫉妒,可能對他人和集體産生排斥心理。

    擔任少年班班主任20多年的葉國華老師説,“他們還是孩子,我這個班主任有點像家長。每天晚上都要去查寢,督促他們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有時還要陪著他們一起去上課……”

    該校學生處副處長孔燕説,這些孩子在學業上異常優秀,但作為一個社會化的人,還是懵懵懂懂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一些生活、學習上的矛盾,容易造成人格的分裂。實際上,少年班也的確有個別“問題學生”因自控力差、貪玩、學業跟不上、品行不端或心理問題被勸退學。孔燕説,對這些早慧少年如何加強心理引導,也是少年班教育的難點和關鍵點。

    “如今少年班的畢業生中,許多人以少年班的經歷自豪,但也有些畢業生回避這段經歷,不願意因為是少年班的學生而被另眼相看,因為別人可能就會對你有更高的期望,因為你是‘神童’嘛”,孔燕分析説,“這是因為社會給少年班貼上了‘標簽’,承載著公眾太多的希冀”。由於早年對“神童”的高頻率宣傳,對一些少年班畢業生造成了過多的心理壓力,以至於對他們後來的人生路産生了消極影響。有鋻於此,學校從上世紀90年代起,拒絕媒體採訪少年班在讀學生,保證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寧靜的學習與成長環境。

    “這些孩子需要寬容的成長環境,需要自由的空間,請不要給予他們過多的關注。”孔燕最後感慨地説。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