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3月17日播出):
![]() |
視頻截圖
![]() |
視頻截圖
![]() |
視頻截圖
許多經常出國的人會有一個感受,就是很多國外的玩具、鞋帽、飾品等小商品上都貼着"made in china"也就是"中國製造"的標籤,我這裡也有一組來自商務部的統計數據:全世界每4支吸管中就有1支是中國製造;每3雙襪子中就有1雙是中國製造;每10個玩具中就有7個是中國製造;很長時間以來,"中國製造"不僅解決了大量勞動力就業問題也帶來了鉅額的外匯。但是最近幾年,"中國製造"開始遇到了危機,由於産品的附加值低,勞動力價格低廉,對環境資源消耗大,而且中國人賺的辛苦錢還越來越不好賺了。那麼,"中國製造"所面對的危機到底有多大?該如何面對?
作為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副會長,尹國新代表對業內諸多企業正在面臨的困境憂心忡忡。
全國人大代表 尹國新:從整個行業來講,我認為短期肯定壓力很大,從長遠來看應該還是利大於弊,可以讓企業更好地來抓自己內部的管理,做一些新産品開發、創新,從短處來講,因為我們畢竟這個行業雖然已經有了二三十年的發展,但是畢竟跟國外的這些行業來比的話,我們還是很弱勢、薄弱,所以感覺到可能有很多還沒有來得及轉換,就會給大的壓力壓死了,壓趴下來了,沒有機會去奮進。
尹國新代表建議對於像紡織行業這樣能提供眾多就業崗位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國家在政策上應該區別對待。
尹國新:區別對待,不要一刀切。希望通過給我們一個長一點的緩衝期,讓我們更加來鍛煉自己好的身體,加入這個游泳的競賽,不要一下子就淹死。
對於今後出口企業的發展方向,很多代表都認為,轉變思想,加快促進産業升級才是最終的出路。
全國人大代表 王守彬:我們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具備了研發條件,已經具備了自主創新條件,同時又購得起國際國內先進設備的條件了,我們完全可以把企業升級,把附加值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