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 2008年3月10日15時,在梅地亞新聞中心三層第七會議室,全國政協委員何丕潔(民革中央副主席兼中央社會服務部部長)、厲以寧(十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原名譽副主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李卓彬(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僑聯常委,廣州市副市長)、王孝詢(致公黨中央常委、重慶市主委,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就“民主黨派幫助畢節地區脫貧致富”主題接受記者集體採訪。
[李卓彬]這次看完之後,第一,感受到當地的老百姓、幹部群眾一説到這個主題,就是由衷的感謝。因為生存在那樣環境的市民,特別是苗寨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村民,緊緊握著我們的手,感謝黨中央、感謝總書記。我們聽完都很感動。我用一組數據説明一下問題。1988年,創立試驗區到現在19年,整個開發扶貧所産生的生産總值由原來的23.4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25億元,增長了近14倍;財政總收入由原來的3.02億元增加到現在的55.06億元,增長了1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84元增加到現在的2458元,增長了近11倍;我們在靠近村鎮的村戶,農民已經蓋起了兩層的小洋房,這是非常難得的。原來我只能在沿海城市見到,但是在畢節也看到了。生態建設進一步改善,森林覆蓋率從1988年14.94%,提高到現在的34.92%。這不是簡單的面積擴大,質量也大幅度提高。原來的所謂覆蓋只是小苗、小樹的覆蓋,現在的覆蓋區是高樹,整個生態恢復非常好。
我感覺個別地區可以達到次生林的狀況。人口控制水平也是全面提高了。人口自然的增長率從1988年的21.29‰,下降到現在的8.45‰,在那個地區是何其艱難的一件事情。貧困人口由原來的312.2萬人減少到現在52.9萬人。而且這個貧困線的人口補助水平也全面提高了,質量也有所提高。19年當中,經濟發展指標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甚至高於貴州平均水平,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剛才厲教授已經講了,從原來整個貴州最貧窮、最落後、發展最慢的一個地區,提升到整個貴州的第三位。
從這些數據當中,從當地老百姓的情緒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國務院1988年所創立的“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獲得了巨大成功。而且我感覺到,試驗區的建設過程當中,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特別是在喀斯特高寒貧困山區如何發展生産,這方面有很多經驗。在貧困山區新農村建設方面,他們摸索出的一些難得可貴的經驗,我覺得都是西部大開發其他地區可以值得借鑒的。特別像畢節這樣的貧困山區,能做到的事情,中西部其他的貧困山區更應該能夠做到。我們建議,黨中央、國務院適時總結20年來試驗區的經驗,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改革開放,推進試驗區的試點。所以我們提出,把畢節定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第一點感受。
責編:石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