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蘇省委書記 梁保華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參加中央舉行的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深切緬懷周恩來同志的光輝業績和不朽功勳,追思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以寄託對他的無盡懷念。
江蘇淮安是周恩來同志的誕生地。少年時代,他從家鄉的自然勝景和人文歷史中汲取了許多有益的文化養料。周恩來同志曾經説過:“一個愛祖國的人,肯定熱愛他的家鄉。”他從12歲離開淮安後,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救國救民真理的求索中,投入到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再也沒有回過淮安故里,但他始終牽掛著家鄉的一草一木,牽掛著鄉親的冷暖安危。
江蘇人民不會忘記,革命戰爭年代周恩來同志在江蘇大地留下了光輝足跡。他在大革命時期曾作為中央代表親自指導江蘇省委的工作。抗戰爆發後,他曾代表我黨赴南京進行國共談判,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又率領中共代表團進駐南京梅園新村,在極其艱苦複雜的條件下,與國民黨反動派開展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擴大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奪取全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江蘇人民不會忘記,周恩來同志十分關心家鄉的建設和發展,經常親自參與籌劃、進行具體指導。南京解放之初,他就曾提出:待蘇南、蘇北兩區合併時,省會仍設在南京;確定南京為軍事、文化城市,將若干大學辦在南京;工業方面如可能擴充原有之電器製造廠及舉辦其他工廠等,由中財委在擬定整個計劃時加以研究。他一再叮囑在淮安工作的幹部,要結闔家鄉實際發展農業,農業上去後可以發展一些工業;辦農業要抓好農田水利,能排能灌;要抓好農作物改制,步子一定要穩,旱改水是方向,但也要因地制宜。
江蘇人民不會忘記,周恩來同志高度重視家鄉的治淮工程,對淮河流域的全面規劃和綜合治理,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周恩來同志親自主持制定了治淮的宏偉藍圖。他動情地説:“蘇北人民在戰爭期間,響應黨的號召,上去那麼多人,流了那麼多血,出了那麼多烈士,今天我們應該支援他們。”他在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後,提出了“蓄泄兼籌,以達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針和“三省共保,三省一齊動手”的治淮原則,統籌解決蓄洪與泄洪、上遊與下游、遠期與近期、除害與興利等問題,科學決策興建了一系列治淮大型骨幹工程。
江蘇人民不會忘記,周恩來同志始終關愛家鄉百姓,既有鄉情,又講原則。他在聽取家鄉幹部彙報時,總是不厭其詳地詢問每個細節,真切地希望他們講實話,實事求是,切實安排好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搞好家鄉的建設。他經常向來北京的親屬仔細詢問,家鄉百姓能否吃得飽、穿得暖?鄉下有沒有人家蓋新房?他身居高位,但從不利用手中的權力給家鄉任何特殊照顧。他諄諄教誨家鄉幹部不能背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辦事情要顧全大局,不要只想著自己那塊小天地,不要有絲毫特殊化思想,要靠家鄉人民的聰明才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建設美好家園。
江蘇人民不會忘記,周恩來同志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和家鄉親屬,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當他得知家鄉對其舊居中行將倒塌的房舍進行初步維修後,立即加以制止,並用自己的工資償付了這筆維修費。他再三強調對故居處理“三項不準”的嚴格規定,告誡家鄉親屬不準動員住在裏面的居民搬家。他專門就家鄉同志捎來一些土特産的問題給淮安縣委寫信,還附上《中共中央關於不準請客送禮和停止新建招待所的通知》。對居住在家鄉的親屬,他經常用自己的工資給予接濟,不願增加地方政府的負擔。
周恩來同志的英名、風範和對家鄉人民的摯愛,在江淮大地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激勵著江蘇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我們一定要學習周恩來同志的崇高精神,弘揚周恩來同志的優良作風,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在科學發展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又好又快地推進“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向著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把周恩來同志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責編:張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