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河湖海眾多的河鮮海産為源,以良田沃土的時鮮果蔬為本,浙菜得物産豐博之利,採碧海青山之秀,清鮮、細膩,像淡雅脫俗的茉莉,幽香可口,沁人心脾。
自古繁華終不衰
江南的美,不僅美在“東南形勝”,也美在“自古繁華”;不僅美在“春來江水綠如藍”,也美在江河之外的“商賈雲集,酒肆林立”。如果説靈山秀水是出自大自然的豐厚饋贈,那麼美味佳肴便是點綴于山水間的飾物,彼此輝映、相得益彰,這同時也造就了浙江菜係獨特的文化底蘊,品一口,暗香浮動,回味悠長。
吳越大地,自古以來就是無數文人墨客筆下的“魚米之鄉”。豐富的自然資源,繁榮的商業經濟,優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浙菜醇正、鮮嫩、細膩、典雅的菜品格局。技藝之精、品種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浙菜分別由杭州菜、寧波菜、紹興菜、溫州菜四大流派組成,如果以詩歌作比,杭州菜如柳永的詩,溫婉雋永:以製作精細,清鮮爽脆,淡雅細膩為特色,是浙菜主流。寧波菜則如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以海鮮居多,講究原汁原味。紹興菜最神似陶淵明的詩,樸素自然:崇尚清雅,表現樸實無華,並具有平中見奇,以土求新的風格特色。溫州菜則如李白的詩,清新飄逸:口味淡而不薄,烹飪輕油、輕芡、重刀工。
博採眾長特色明
很多人説,浙菜的口味南北交融,此皆因貫穿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帶來了北方的烹飪方法,南料北烹是浙菜的一大特色。浙菜的主流──杭州菜更有“京杭大菜”之稱,此名一直沿襲至今。京幫擅長製作難度較大的菜,如山珍海味類的熊掌、燕窩、魚翅、海參等。強調吊湯、重火勁、重入味,菜品味醇、香厚,這對後來浙菜的發展影響重大。在杭州就有不少老廚師來自京幫菜館,杭州菜中不少高檔風味的菜肴,如清扒魚翅、稀鹵海參、蟹黃魚肚等,其烹調方法與京幫大致相同。
在口味上,浙菜既不像粵菜那麼清淡,也不像川菜那麼濃重,而是介於兩者之間,採雙方之長。注重口味純真,烹調時多以四季鮮筍、火腿、冬菇和綠葉時菜等清鮮芳香之物輔佐,同時講究以紹酒、蔥、姜、糖、醋調味,藉以去腥、解膩、吊鮮、起香。如東坡肉用紹酒代水燜制,醇香甘美。清湯越雞則襯以火腿、嫩筍、冬菇清蒸,原汁原湯,馥香四溢。雪菜大湯黃魚以雪裏蕻鹹菜、竹筍配伍,湯料芳香濃郁。
在烹調上,浙菜擅長以炒、燴、炸、熘、蒸、燒,炒菜以滑炒見長,力求快速烹制;炸菜外松裏嫩,恰到好處;燴菜滑嫩醇鮮,羹湯風味獨特;熘菜脆嫩滋潤,滷汁馨香;蒸菜講究火候,注重配料,主料多,需鮮嫩腴美,燒菜柔軟入味,濃香適口。這些烹調方法大都保持主料的本色與真味,適合江浙人喜歡清淡鮮嫩的飲食習慣,在某些方面也受北方菜係的影響,為北方人所接受。無怪乎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盛讚:“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
在選料上追求“細、特、鮮、嫩”。浙菜選料精細,取用物料之精華,達高雅上乘之境;其二,菜品皆具地方特色;三講鮮活,保持菜肴味之純真;四求柔嫩,使菜品食之爽脆。凡海味河鮮,須鮮活腴美。
悠然之中意境顯
端坐于被西湖美景包裹的知味觀味莊,饕餮于金碧輝煌的寧波石浦大酒店,縱情于古色古香的紹興鹹亨酒店,望著眼前擺放的浙江名菜,恍惚間,我被王羲之邀請,飲著紹興花雕、曲水流殤,咏詩論文;我參加了湖州的百魚宴,食著魚鮮,欣賞清新雅致的“採茶舞”,翻看《隨園食單》中開列的蜜汁火方、生炒甲魚、西湖醋魚等佳肴,它們與哼著“不願進朝當駙馬,只要蒸缽爐子咕咕嘎”民謠的先民一道,遠傳齊魯與中原;我看見“時值秋令鱖魚肥,肩挑網箱入京畿”的場景,聽見陸游“何以共烹者,鱸魚之天重”的讚語;我親近庖廚,感受浙菜的芬芳:《史記?貨殖列傳》中的飯稻魚羹,《武林舊事》中的宋嫂魚羹,東坡文集中的東坡豆腐,《吳氏中饋錄》中的三杯鱔,《阿Q正傳》中的油煎大魚頭,《孤獨者》中的茴香豆,無一不讓我佩服起浙江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來。
有人説,吃浙菜有三種境界:一看色聞香,二品滋評味,三悟其意境。意境美是中華民族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審美思想境界。浙江的食文化同樣具有蘊藉雋永,余味無窮的意境美。
浙菜講究色、香、味、形、器俱全。人們重視菜的視覺形象所帶來的優美意境,以滿足精神上的快感和對現實生活的體味和享受。《夢梁錄》曰:“杭城風俗,凡百貨賣飲食之人……盤食器皿,新潔精巧,以炫耀人耳目……”當今,浙江名廚善於綜合運用多種刀法、配色、成熟、裝盤等烹飪技藝和美學原理,把精與美,強與巧有機結合,許多菜不但味美,而且通過精美的造型、別致的器皿,引人入勝的故事典故,構成內在的含蓄美。如傳統名菜薄片火腿,片片厚薄均等,整齊劃一,每片紅白相間,造型猶如江南水鄉的拱橋,好一幅超脫絕俗的水彩畫。
異軍突起“新浙菜”
浙江菜能走紅中華食壇,其與時俱進的精神,創新的品質是成功的關鍵。從全國大賽來看,新派浙菜精細的做工,獨到的口味,清鮮的風格,即便見多識廣的專家、評委也嘆為觀止。選材上的創新、配料的創新、烹制上的創新、管理上的創新,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浙菜。
大市場,大流通,逐漸打破了傳統菜係狹隘的地域觀念,烹飪便更具包容性,崇尚用創新的菜品去適應更為豐富多樣的消費需求。尤其是新近走紅的特色餐館,它們除了在家常菜中汲取精華,還大膽改造川菜、粵菜,且大量地消化吸收浙江各地風味,浙江菜與兄弟菜係漸漸融為一體,博采眾家之長,成為無宗無派的集大成者。
所謂“新浙菜”,顧名思義就是新式做法的菜。它的走俏,用老饕們的話講,就是“家常菜,精緻做”,説白了,“家常菜”要走出家庭廚房登上酒樓的“大雅之堂”,關鍵在於精緻做。譬如“炒蠶豆”原來的家庭做法就是將蠶豆燜燒至酥爛就可以了,但經過改造以後做法卻極其講究。首先注重時令,挑選鮮嫩的蠶豆下鍋;其次講究分寸與火候,一定要保持蠶豆的原味和碧綠的色澤,起鍋前點綴幾片金華火腿,火腿的煙薰味恰到好處地烘托出蠶豆的鮮嫩可口,旖紅碧翠煞是好看。從家常菜中演變而來的萊肴為數不少,“子排烤目魚”、“黃豆豬蹄”、“醬鴨”、“鹹肉千張包”等等不一而足。
新的原料,新的調料,新的烹飪方法、新的營養理念,今天,浙江菜師承各幫,在守成中創新,總結中提高,繼承中發展,在大江南北越走越遠,名聲越來越大。許多經營浙江菜的品牌餐館紛紛走出浙江,到上海、北京、江蘇、廣東乃至香港、台灣開設連鎖店,有的還準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景?)
責編:張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