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亞洲時報:傳統慶典神韻丟 中國過節樂趣正消失

 

CCTV.com  2008年02月28日 17:0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月27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過節的樂趣正在消失”,文章摘要如下。

    吃是烘托節日氣氛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甚至這方面也令人失望。作家張敏説:“著名的北京小吃竟然裝在了大桶裏,而排隊等著品嘗的人們人手一隻塑料碗,簡直就像是在大饑荒歲月。”,圖為,江蘇宿遷的皂河古鎮舉行傳統廟會。新華社發(柏志勇 攝)

    中國農曆新年的節日氣氛越來越弱,許多人對通過組織大型廟會和民俗宗教活動以恢復傳統文化的努力表示質疑。

    儘管春節期間,參加北京大型廟會和逛公園的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但有人認為首都春節的慶祝活動單調和缺乏內容。

    專欄作家張敏(音)談到了他參加北京廟會時的經歷。他抱怨説,北京廟會的攤位一度曾是手工藝人精緻作品的天下,如京劇臉譜、泥人、做工複雜的風箏和繡花服裝,而今被鋪天蓋地的廉價批量生産的小裝飾品所取代。

    在海外參加過中國傳統節日慶祝活動的中國人也有同感。在倫敦為英國公司提供有關中國諮詢服務的凱文?廖(音)説:“倫敦慶祝中國新年的活動感覺比我們在北京看到的更自發和逼真。”

    北京廟會的攤位一度曾是手工藝人精緻作品的天下,如京劇臉譜、泥人、做工複雜的風箏和繡花服裝,而今被鋪天蓋地的廉價批量生産的小裝飾品所取代。圖為遊客2月21日在瀋陽皇寺廟會上觀看“吹糖人”表演。 當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許多民間藝人在遼寧瀋陽皇寺廟會上現場表演“吹糖人”“糖畫”等絕活,使遊客大飽眼福。 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雖然沒有寺廟,但是春節本來就是人們歡聚慶祝的節日,人人都可以參加。舞龍舞獅的隊伍龐大而歡快。在北京,你經常感覺自己像是觀眾,無論你對廟會的表演喜歡與否,都必須付費,因為所有這些寺廟現在都收門票。”

    吃是烘托節日氣氛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甚至這方面也令人失望。張敏説:“著名的北京小吃竟然裝在了大桶裏,而排隊等著品嘗的人們人手一隻塑料碗,簡直就像是在大饑荒歲月。”

    政府一度曾完全把注意力放在經濟發展上,而今它開始認識到中國備受忽視的傳統節日的價值。

    中國過去曾下令摧毀廟宇,取締民間習俗,試圖取消許多傳統慶典活動。任何“舊”的東西,從婚喪嫁娶、傳統醫藥到民間音樂,都成了靶子。現在中國領導人試圖激發人們對中國5000年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

    越南成功將宮廷音樂(中國雅樂)申報為自己特有的文化形式,而柬埔寨則聲稱皮影戲是它的文化遺産。

    令北京焦慮的是,部分中國認為是自己的文化遺産,被其他國家成功申報為它們的東西。端午節被鄰國韓國成功申報為自己的文化遺産,越南成功將宮廷音樂(中國雅樂)申報為自己特有的文化形式,而柬埔寨則聲稱皮影戲是它的文化遺産。

    目前人們在就文化保護的未來出路展開熱烈辯論。

    100多年來,北京傳統小吃都是在小店裏手工製作而成的,但現如今,這樣的店舖被認為不雅觀,要麼被責令關門歇業,要麼被要求支付昂貴的費用。工廠裏機器批量生産的食品,味道當然無法與原來的小吃相比,現在的不過是對過去小吃的拙劣模倣。

責編:馮曄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