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午夜新聞):1999年,我國對科技獎勵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部門設獎,加大了國家科技獎的獎勵力度,並且增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年的獲獎情況。
在200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數學家吳文俊和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
2001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發給研製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兩院院士王選,和進行物理學半導體研究的黃昆院士。
2002年度,為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研製作出了卓越貢獻的金怡濂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引人注目的是這一年産生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1997年以來,該獎項連續四屆空缺後首次評出。
2003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環境學專家劉東生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還增設了特等獎,獲此殊榮的是載人航天工程。
200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出現了空缺,而連續空缺6年的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終於有了得主。這一獎項分別被中南大學黃伯雲課題組和西北工業大學張立同項目組摘取。
在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一改上屆空缺的局面,我國現代氣象科學專家葉篤正院士和我國肝臟外科專家吳孟超院士一起登上了最高領獎臺。
2006年,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長期從事小麥育種研究的的李振聲院士,獲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責編:趙德禮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