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反思“富可敵省”城市的扎堆現象

 

CCTV.com  2008年01月02日 14:27  來源:燕趙都市報  

  13個富可敵省、甚至富可敵國的城市經濟亮點,短期內不僅不能在全國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反而顯得廣大中西部地區“經濟短板”的形勢更為明顯。

  一個城市(非直轄市,下同)地區年生産總值(GDP)超過3000億元是個什麼概念?直觀來説,就是“富可敵省”。按照2006年的數字,現在我國還有甘肅、貴州、海南、青海、西藏等5個省、自治區的GDP尚未超過3000億元。(1月1日《新快報》)

  而另一邊,全國有13個城市GDP跨過了3000億大關。這些城市均非直轄市,有9個是副省級城市。蘇州、無錫、佛山、東莞是以地級市加入這一行列的。如果從這些地區的發展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遞增看,這些富裕城市群落的形成是值得高興的大好事。可是,這些城市群落的“富可敵省”,還關照著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痼疾───區域發展不平衡。而且,這種地域經濟兩極分化的差距,不是縮小而是加大了。

  最淺顯的道理是,不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也難稱春,萬紫千紅才是春。從這13個GDP超3000億元的城市群落看,大都聚集于東部沿海地區,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5個,環渤海2個,中西部地區只有武漢和成都兩個城市。這完全是改革開放30年來政策謀劃的由東及西的梯度發展格局。值得注意的是,武漢和成都的加入,更讓人聯想到2007的“新特區”政策惠風所致。這就意味著,這兩個中西部城市的快速“致富”,並未突破區域發展瓶頸的桎梏,東部、中部、西部經濟發展依然處於條塊分割的態勢,地區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傳導機制還未形成。

  正因為如此,這13個富可敵省、甚至富可敵國的城市經濟亮點,短期內不僅不能在全國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反而顯得廣大中西部地區“經濟短板”的形勢更為明顯。而且,靠武漢和成都兩個“火種”,要想激活中西部城市的經濟活力,仍有較大難度。俗話説,30年河東,30年河西。前30年的“點”,在跨入2008年之後,應該開啟“面”的新局面。有點及面,全面致富,這才符合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

  所以,那13個富可敵省城市群落的形成,不是誇富的符號,而是反思的標本。對決策者而言,既要確保這些城市高速發展的政策後援,又要使其擔承提攜後進的社會責任。中國已經踏上了法治治國的快車道,市場經濟體系也已初步形成。國家財稅金融政策在法治、市場、全球化的約束規範之下,已經沒有多少可開的政策口子給予中西部地區。但是,國家有統籌調配和優化配置國家資源的能力,要求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對口的協作和幫扶。通過法治途經疏通市場藩籬,使全國成為統一的大市場,實現人流、物流、技術流的無障礙流通。

  除此之外,包括多個富裕城市在內的東部發達地區,在基礎建設和投資環境上已經超越了資本積累的初級階段,開始步入自主知識創新的新的發展階段。在此情勢下,就要通過法治和宏觀調控的手段避免這些城市和地區過於“貪心”,有序地引導資金流和産業鏈向中西部地區延伸。

  如果仔細分析13個富可敵省的城市,還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GDP增幅都維持在14%左右,高於全國水平近2個百分點。在去年全年存在經濟過熱和全面通脹風險的大環境下,這些城市更為高漲的GDP增長率也反映了城市發展中的某些不正常現象。造成城市綜合實力膨脹的內源性因素説到底是投資過度所致,而過度投資又和房地産的過熱不無關係。不難發現,那13個GDP超3000億元的城市,平均房價均已超過萬元每平方米的標準。廣州、深圳、南京等地的房價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房價高企所致的社會矛盾和帶來的潛在金融風險,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隱患,也成為宏觀調控的重大難題。從這些城市房市尾大不掉的現實看,這些城市的GDP榮光也就大打折扣了。■張敬偉

責編:朱真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