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調查12月13日播出):點擊觀看視頻 >>>
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記
──約翰?拉貝
這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日軍侵華的暴行。
日軍侵華的暴行。
被採訪人:
朱成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館長
張慶波 魯迅美術學院藝術工程總公司 副總經理
王衛星 江蘇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研究員
張憲文 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
楊夏鳴 江蘇行政學院 教授
張連紅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常志強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1937年 9歲 現年79歲
夏淑琴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1937年 8歲 現年78歲
今天12月13號,南京上空又一次響起了警報,人們用這種方式紀念七十年前的南京大屠殺。在這樣的日子,有一個地方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 遇難同胞紀念館,1985年在江東門萬人坑遺址紀念館建成開放,在以後的二十年時間裏,這裡接待了一千四百萬人次,兩年前紀念館開始擴建,就在今天擴建後的新館正式開放。在新館開放前夕,我們走進了這個存放記憶的地方。
記者:這些臺階帶著我們走進七十年前的往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擴建工程,採用這種下沉式的設計,就讓我們一步步地走下來,一步步地暫時離開陽光,離開喧鬧的街市,離開我們所熟悉的和平的氣氛,而走向那段歷史。
張慶波:因為一進門廳,它下來直接是情景中廳這個空間,這個情景中廳,最初的創意就是這樣,讓觀眾逐步走下臺階,首先讓他心靜下來,當人們走下臺階的時候。
記者:你希望給觀眾帶來的第一印像是什麼?
張慶波:因為一個城墻從自古以來,它是一個很堅固的防守性的東西,被人給摧毀了,第二感受到啥呢,災難來臨了。從心靈上各方面都是一種摧毀,而且前面有一個片子是逃難,設計逃難這個片子給人的感受,就是一種無奈、無助、心靈的那種無助、心態那種無助,能感受一種震撼。
記者:下沉式的臺階僅僅是幾十個臺階,但是從地面到地下,人們完全是變了一個心情。
張慶波:在步下臺階的時候,感覺整個南京市當年南京的市民已經進入了地獄,一種災難的狀態,就是這種感受。
常志強:我一般不願意講起,很難過的,鄰居們都知道我們家是給日本人殺的,但是具體怎麼殺的,我們不講,其它的事情都不講,講起來心裏難過。
夏淑琴:當然我自己也不想講。
記者:為什麼?
夏淑琴:死的人太慘,我不想講給他們聽,我家人死得那麼慘,我講給孩子聽有什麼用呢?當時我就是這樣想的,我從來沒講過,沒講過。
更多精彩視頻: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