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午夜新聞):在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家錚表示:三峽水庫的有效庫容絕大部分是能夠保留下來的,是淤不滿的,它絕對不會成為第二個三門峽水庫。
潘家錚説,入庫的泥沙量原來設計的是每年5億噸,現在實測的結果只有2億噸。而且工程的排沙功能已經達到或超過設計要求,庫區泥沙的預計情況、預計數量完全在控制之中。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家錚:泥沙的影響我們將長期監測,但是我認為三峽水庫經過幾十年的運行,達到平衡的時候,它的有效庫容絕大部分都能夠保留下來,三峽水庫是淤不滿的,三峽水庫絕對不會成為第二個三門峽水庫。
針對近期部分外國媒體對三峽工程的不客觀報道,潘家錚表示:我對外國的記者和報刊一直是很尊重的,因為我認為他們的報道,第一客觀、第二是公正,可是最近我發現有一些媒體和記者對中國的偏見太深,就拿三峽工程的報道來講,我也收集了一些,什麼“三峽工程成為全球變暖的定時炸彈,幾百公里長的水庫中,水看起來像醬油一樣。”我希望這些先生們能夠客觀地報道中國,哪怕講得重一點,我們也是歡迎的,但是請不要“妖魔化”。
責編:王玉西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