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實話實説]我們的精神家園──抉擇

 

CCTV.com  2007年11月25日 15:33  來源:CCTV.com  

    阿丘:下面這個選擇,有些沉重。2006年的年初,在四川省遂寧市人民醫院送了一位病人,一位被摩托車嚴重撞傷的女病人,她叫何慶,是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單身媽媽。這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她隨時都有可能變成一個植物人。可是,那個肇事司機卻跑得無影無蹤了,要想找到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看她身邊有兩個無知年幼的孩子,看著根本沒有知覺的母親,悲痛不已,茫然,手足無措。怎麼辦呢,他們覺得天塌下來了。這個時候,醫院裏來了一個陌生的女人,她是誰?

  大屏幕:進來的這個女人是梁瓊蘭。她説,撞傷何慶的肇事者,是自己的丈夫。而當時作為肇事逃逸者,梁瓊蘭的丈夫根本不同意妻子去醫院承認。

  梁瓊蘭丈夫:我想跑也跑脫了,雖然説摩托車在現場,但是他沒有抓到我本人。

  梁瓊蘭:一下子,他們家裏面的人都圍上來了,反正一直説,我都不敢看他們的眼睛,但是我自己心裏面覺得很慚愧,很內疚,都不敢正眼看他們的眼神。

  何慶女兒:特別恨她,想讓她賠我一個媽媽的感覺。

  大屏幕:梁瓊蘭從醫院回來了,丈夫卻離家出走了。當晚,梁瓊蘭給丈夫寫了封信。看到信後,梁瓊蘭的丈夫自首了,交警隊要求他先救人再接受處理。此時,何慶的住院費需要幾萬,還是十幾萬,難以估計,可梁瓊蘭想盡所有辦法,只借來幾千塊錢。最後她決定,走村串戶,一分一毛去籌錢。

  梁瓊蘭:第一天要錢的時候,那些人還風言風語,把人撞了,還有臉出來要錢,覺得特別特別傷自尊。

  大屏幕:在這個小本子上,梁瓊蘭詳詳細細記錄了每一筆捐款,最少的1元,最多的300元。而就在籌錢的第一天,梁瓊蘭的母親去世了。

  梁瓊蘭:當時就想,母親已經過世了,還是救活人要緊,趕回去也見不到她最後一面,都跟她説不上話。

  大屏幕:每天早上5點起床,6點把女兒送到奶奶家,7點梁瓊蘭趕到醫院伺候何慶,一直做到天黑。30天過去了,何慶醒了。90天過去了,何慶身上的管子拔掉了,180天過去了,何慶要嘗試站起來。

  何慶女兒:我願變成童話裏你愛的那個天使,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你要相信,相信我們會像童話故事裏,幸福和快樂是結局。

  阿丘:何慶的身體狀況一天天好起來了,但是要徹底康復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同時梁瓊蘭和何慶的女兒,依然要面臨著更多生活的考驗和抉擇。

  和晶:我想告訴大家,做這期節目本來就是我們的一次抉擇。為什麼呢?因為對於梁瓊蘭來説,可以用"走投無路"四個字來形容。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的第二天,她母親就去世了。在這件事情發生後的半年,兄弟三人中的弟弟也去世了。這個家庭幾乎已經喪失了所有可能支持她的人,或者是説能力,梁瓊蘭現在除了要面臨著鉅額賠償之外,她還要撫養自己的兩個孩子,而丈夫現在只能靠打臨工,來賺一些有限的錢,進行這樣的賠償。所以他們家的家庭狀況,我們完全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困難。但是梁瓊蘭兩次在電話裏向我們説,希望不要來做這個節目了。為什麼呢?她怕人們誤解,因為上節目,因為上電視,就會拿到很多錢,拿到很多錢,你為什麼不去支付賠償呢?這似乎陷入了一種悖論,她明明做了一個非常善良的,對得起良心的抉擇,但是現在似乎覺得進入了兩難的境地,我們先請她上場。我們倆不一樣,我們倆要擁抱一下。我剛才的擁抱,是替我們《實話實説》所有的工作人員給她的,我是希望給她一個支持。為什麼呢?因為任何一個人,當他做了對得起自己良心的抉擇的時候,等待他的是漫長的艱苦和煎熬。她現在不僅要承受這些苦,可能還要承受一些議論,可能還要承受一些,讓她覺得沒有自尊的評論。但是不管怎麼樣,今天,梁瓊蘭能夠在和我們節目組,和我們記者多次商量之後,依然面對大家,我覺得又是她的一次選擇。因為她相信,有人會幫助她,最重要的是她相信,有人會願意幫助,現在還在困難當中,等待大家幫助的何慶和她的女兒。是因為這一點,她願意再次面對大家。我説得對嗎?

  梁瓊蘭:是這樣的。

  和晶:是這樣的。

  梁瓊蘭: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是説得白一點,就是能夠幫何慶做一點什麼事,為他們家裏面做一點什麼事。就是站在我的立場,我能夠為他們做一點什麼事,我都盡力而為去做,不管我做得好與不好,但是只要我去做了,我就覺得我自己問心無愧,我也對得起他們家,我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和晶:我想問一下,這封信是你在(2006年)3月26日的晚上寫的,寫給你丈夫的,其實也就是在這個晚上,她做了一個抉擇,要不要到醫院去承認,我就是那個人的妻子。要不要去承認,要不要告訴他們,這個責任我們來擔當,這是那個晚上寫的那封信,你自己來念一下好嗎?

  梁瓊蘭:我就給大家念一下,我當時做決定的一些想法,可能也沒想得太多吧,當時做這個決定,也由不得我去想,當時的情況也比較危急,何慶躺在醫院裏面,也確實需要我立馬做一個抉擇。當時我老公有一點不贊同我的想法,當時我也跟他商量,我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就希望,用這種書信的方式,讓他冷靜地去思考一下,去感受一下,我心裏面所想的。三哥,你好。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你也不要來找我,我到醫院去看望和照顧何慶去了,我之所以這樣做,我覺得也許會給你帶來一點啟發,希望讓你能從我的實際行動中有所感悟。自我們結婚這五年多時間以來,平時我們也未曾因為任何一件事情,有過這麼大的衝突。你可曾想過,自我媽媽病重以來,臉上是否可曾有過笑容,我連我媽媽臨終最後一面,都未曾趕回娘家去看望她一眼。我都是克制住自己內心的矛盾,想想傷者家的兩個孩子,那種無助的眼神。我認為我們不應該退縮,不應該逃避現實,他們家的兩個孩子,更需要我們的幫助。想説的話太多太多,我也希望你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能夠冷靜思考一下,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做人應該有責任心,應該有良心,同時也希望你為自己的兩個雙胞胎女兒多想想,使她們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不要因為有一個,因遇到麻煩而怕面對現實的父親而感到自卑。

  和晶:好,謝謝瓊蘭。我第一次見到梁瓊蘭的時候非常意外,第一,她顯得非常瘦小,但是我覺得,這麼瘦小的一個人,她自己家裏有那麼重的負擔,她還得承擔起現在要照顧自己的孩子,還要用他們家,所能掙到錢的機會掙錢,去進行賠償這樣一個事情,所以對她來説,可能不見得是一個願意跟大家分享的話題。看得出她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要自尊的人,要她念這封信,她剛才比較為難,我覺得,可能她不希望大家誤解孩子的爸爸,是不是?因為最終,孩子的爸爸跟她一起來面對這件事情,我是説不幸中之的萬幸,這個家庭並沒有解散,他們依然在一起,互相幫助著來面對這件事情,目前所帶來的所有痛苦。直到有一個人的出現,使梁瓊蘭願意再來到媒體,呼籲大家來幫助何慶家,中國扶貧基金會諮詢監測部主任柏錚先生,我們歡迎他。請坐。那麼在兩個都非常困難的家庭,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就想到了基金會。

  柏錚:我們非常榮幸和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説》欄目組,共同發起設立的這麼一個基金,名稱叫"責任與良知基金"。這個基金的設立,對中國扶貧基金會來講,也是第一次,但是我們認為這是值得的。因為這個基金的設立,不僅是要幫助兩個陷入困境的家庭,更重要的是要昭彰宣傳他們所體現出的一種精神。這個基金是希望動員社會公眾,來對這兩個家庭實行支持。通過我們中國扶貧基金會的管理和使用,具體落實到何慶她本身身體的恢復,醫療費的支付,以及她的家庭,包括孩子這方面的費用上,那麼執行人就是梁瓊蘭。因為這是她的責任,我們社會來幫她來實行這個責任,所以是對這兩個家庭,對這件事進行援助。同時我還要説明,對於小梁,也説明一點,就是這個援助,社會援助畢竟只能解決你一部分的問題,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你所體現出來的一種自強不息,用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的這種精神,仍然是值得發揚的,我們希望在社會援助的基礎之上,把你自己自身的自強不息的精神,繼續發揮出來,走出困境,謝謝大家。

  和晶:謝謝,請坐。在這樣一個讓我們的內心非常難過的故事背後,我想聽聽看,張頤武老師跟朱建軍,你們看到的,是在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的精神家園的哪一種力量?

  朱建軍:這位梁女士雖然經濟上很窘迫,事情上很困難,但是她這個選擇實際上,給她的兩個孩子,帶來了一筆很大的精神財富。所以在精神上來説,她其實是一個很富的富人家庭。這個年輕的媽媽所做的這個決定,實際上給她兩個女兒,樹立了一個特別棒的榜樣,就是説不管我們碰到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我們都應該去負起自己應該負的責任,去擔負起自己該擔負起來的這個事情,哪怕是很困難,這樣一種精神給孩子留下來,我覺得是極其寶貴的,她給他們家孩子的教育做了一件特別好的事情。

  張頤武:我覺得這個人是有點精神餓,我覺得她的精神特別坦蕩,她敢於承擔這樣一個責任,就非常了不起,她的家庭和另外一個家庭都很困難,所以我覺得,其實對她來説,這個承擔當然是應該的、必須的,就是一個人應該有這種承擔,或者是道德的呼喚,倫理的呼喚,都要求人應該有這個承擔。但是我覺得她走出這一步以後,其實這個漫長的人生是非常難的,但是我是覺得,做出這個選擇以後,其實她的人生已經有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就會召喚來很多人去幫助她,我覺得她未來的路其實會比逃走,走得更坦然,她給她自己,給她的家庭,給另外一個家庭,都傳達了一種,給我們全社會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就是責任和良知,永遠會讓人有一個安心的未來。這樣的話,我覺得今天的扶貧基金會,給我們的這個信息,就是和《實話實説》一起辦的基金,叫"責任和良知"基金,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付出的東西,社會會給你回報,會讓他的路走得更好。所以我堅定地相信,她今天的困難,和兩個家庭今天的困難,都不會永遠延續下去。我覺得不光是社會,而且我們的政府,整個的國家,都會為這種事情不斷感動,這個感動會化為一些真正的行動,所以我覺得,她不會比逃走更難,一定會比逃走有更好的命運,謝謝。

  和晶:我應該問問我的朋友阿丘,他是講故事的人,他把這三個故事講得非常好,那麼對你來説,這三個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阿丘:人生要面對很多抉擇,我認為在抉擇面前,有一種人是想獲取,有種人是敢於捨棄,做這樣的抉擇都需要勇敢、勇氣、果敢和經驗。但我想,正確的抉擇往往是一個人的習慣,這種習慣是一個善良人、一個好人,他為人處事的一個瞬間的本能,這種本能其實每個人都有,但是很長時間以來,很多人丟失了,讓我們一起去找回它。

  和晶:今天各位朋友有沒有注意看到,我們三張大的照片,在三張大的照片裏,我們都沒有出現人的肖像、頭像,沒有出現。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覺得其實換作你,換作是另外一個人的手,換作是另外一個人來對待這個號碼,你很可能和他一樣。我們的生活需要一些精彩的瞬間,今天他能從我們身邊脫穎而出,坐在這裡跟我們分享那個精彩的瞬間,就緣于當那個瞬間來臨的時候,他們做了抉擇。希望今天開始,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不同的抉擇而讓我們無怨無悔,非常感謝每一位主人公。謝謝你們,我們下期接著聽故事。

責編:張托雅

3/3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