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在主題宣傳中運用輿論監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9日 13:03 來源:CCTV.com

進入[焦點訪談]>>

    CCTV.com消息:在去年8月1日《新聞聯播》“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系列報道中,播出了一篇題為《昔日綠洲被水困》的報道。反映了甘肅省民勤縣由於水資源缺乏科學管理導致近年來節水形勢十分嚴峻的問題。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系列報道中輿論監督效果比較典型的一則內容。
    在2006年“落實科學發展觀”主題系列報道中,臺領導和中心領導都曾提出,在堅持正面宣傳、傳播經驗的同時,可以從強化報道的針對性和思辨性出發,適時、適度地增加一些輿論監督內容。配合相關主題,我們在新聞和專題節目中就曾對“農業節水推廣過程中遇到的阻礙”、“部分行業和産品不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性能效標識管理規定”、“國家明令淘汰的耗能産品再現市場”等與節能減排政策相左的現象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採訪。 
    實踐證明,典型經驗傳播與適度輿論監督所形成的鮮明對比,的確對提高全社會的節約意識有了很大幫助。

在“再加工”中凸顯創新
   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報道中,臺領導和中心領導多次強調:只要有助於表現主題、深化主題,任何形式都可以採用,要敢於突破。這也是實現“三貼近”的要求:經濟社會生活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要貼近就要創新,有創新才有貼近。在我臺舉辦的“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討會上,專家認為“創新,既拓展了央視報道的廣度,也使節目得到了有效延伸,拉近了觀眾與節目的距離,開拓了觀眾與節目的溝通渠道。” 
    例如《新聞聯播》中“落實科學發展觀”報道在後期編輯過程中,為深化主題、增強可視性,在報道中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板塊,使報道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僅有面的概括,也有點的放大。有矛盾、有情節、有衝突,少了説教,多了例證,使節目的可信度大大提高。例如,我們曾在系列報道中分別開設置的“鏈結”、“關鍵詞”、“記者感言”;“全景”、“聚焦”、“心聲”;“新數字”、“新視角”、“新起點”等小板塊,同時採用動畫表現手段,使一些難以實際拍攝的具體舉措變得直觀、可感,增強了傳播效果。再如《焦點訪談》在後期編輯中,把大量相對枯燥的説教佔據的篇幅留給了生動鮮活的細節,節目編輯不求工整,但求鮮活。被採訪對象的語義表達完整之後,如果飽滿的情趣在延續,一定給他留有一定的篇幅去充分展現,以增加節目的感染力,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另外,在後期編輯上,我們無論是新聞還是專題節目,都根據節目特點和需要,採用了很多技術手段,像音樂、動效、畫面特技、字版圖表説明等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這幾年,我們中央電視臺的主題性報道的形式,就是在變化中不斷適應受眾的收視心理調整,也正是因為有了內容和形式持續的創新,實現了持續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通過參加“落實科學發展觀”主題報道,我們在很多方面的認識實現了新的轉變,原以為主題宣傳就得板起面孔,現在發現生動活潑、貼近群眾更能實現傳播效果;以前認定電視長于形象而短于邏輯,不適宜傳播理論與思想,而今知道電視媒體可以創新形式,來宣傳理論創新和思想觀念的嬗變;從前習慣用事實説話,如今明白主題宣傳的題材更需要旗幟鮮明,體現媒介的觀點和立場。

責編:崔穎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