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9日 10:21 來源:解放軍報
專題:回望硝煙──紀念建軍80週年
仰望中國命運的“分水嶺”
--寫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陳列館開館之際
歷史是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河,日夜奔流不息。當中國的歷史長河流到1927年8月1日,出現了一個命運的轉捩點。這一天,奔涌的激流衝破黑暗,紅色的巨浪震撼河山。這一天的黎明,中國的南方重鎮南昌城頭紅霞爛漫。
是的,這是八一南昌起義的歷史時刻!從此誕生的人民軍隊跟著中國共産黨為老百姓打下了江山,這支紅色的武裝從這裡出發,走過了光輝燦爛的80年。
28日,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迎來了盛大的節日。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復原為80年前的舊貌,一座嶄新的陳列大樓出現在世人面前。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和全軍各部隊的官兵代表,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陳列館開館之際,懷著朝聖般的心,前來追尋紅色的歷史,仰望崇高的精神。
總政治部副主任孫忠同代表總政治部出席開館儀式,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歷史在這裡重現
精神在這裡閃耀
一腳踏進起義總指揮部舊址,仿佛一步跨過了80年光陰,闖進了80年前的那個必將永留青史的夜晚。
這是當年南昌城裏最有名的江西大旅社。一進門,左邊是營業廳,右邊是賬房,一切都好像回到了從前。
這是起義軍的總指揮部。
你看,這裡原本是舉行婚宴壽慶的旅社正廳──喜慶禮堂,南昌起義中共前敵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就在這裡召開,研究商議起義時間、部署,決定起義軍總指揮、前敵總指揮的任命……
一間間平時商賈往來的客房裏,住進了一群氣宇軒昂的軍人。軍事參謀團的房間,似乎還能看到劉伯承率領參謀們緊張地擬制戰鬥文書;警衛隊的房間,仿佛還能看到陳賡、粟裕等年輕軍人的忙碌身影;作為武器庫和衛生救護室的房間,依然讓人感到緊張的戰鬥氣氛……
二樓的25號房間,是當時周恩來辦公和休息的地方。旁邊的小會議室裏,他接見過踴躍參加起義軍的30名大學生……
喜慶禮堂裏一座古銅色的舊鐘錶上,時間定格在淩晨兩點。這就是1927年8月1日的淩晨兩點,這就是那個遠去的歷史瞬間。子彈已經上膛,部隊就要出發,改寫歷史的時刻就要到來。
從這裡發出的戰鬥命令,化作了劃時代的槍聲。按照預定的部署,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敵軍發起猛烈進攻,經過4小時激烈戰鬥,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歷史,就這樣翻開了新的一頁。當東方太陽升起,古老的南昌城為一個民不聊生的國度、苦難深重的民族,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黎明。
這一夜,中國的命運跨過了一道分水嶺。6天后,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毛澤東在發言中作出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中國共産黨從此走上了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新征程。
這一天,成為人民軍隊永遠的精神圖騰。6年後,經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批准,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革命軍隊的建軍節。22年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開始啟用的1949年6月15日,新華社在題為《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插遍全中國》的社論中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從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誕生以來,已經用燦爛的星光照耀著中國。
歷史在這裡訴説
精神在這裡昇華
舊址南側25米處,新建的陳列大樓拔地而起。“八一”組成的長城圖案和“漢陽造”步槍造型的立柱,托舉著這座以當年起義軍軍服顏色為主色調的大廈。
大樓前,剛剛揭幕的一座大型石雕,展現起義軍將士正前仆後繼奮勇向前。門廳裏,一隻巨手擎起一桿槍的大型石雕,衝破一叢亂石橫空出世。
據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副館長曹佳倩介紹,這座展廳面積達3600多平方米的陳列館,不僅採用了各種高技術手段,全面記錄和再現南昌起義的英雄歷史和鮮為人知的細節,還增加了“人民軍隊80年的光輝歷程”和“英雄南昌城”兩部分展覽內容。在長達650多米的展線上,陳列著237件珍貴文物,其中新增的175件是首次向公眾展示。
沿著聲像光影構成的時光隧道,記者仿佛走回了1927年風雨飄搖的中國。
那是白色恐怖籠罩下的茫茫黑夜。軍事科學院軍史專家徐佔權一邊參觀一邊告訴記者,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裏,超過30萬共産黨人和革命群眾被殺害。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決定“在南昌舉行暴動”,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發出的血與火的宣言。
展廳裏,攻打敵軍總指揮部的戰鬥,在一個大型多媒體場景中打響,站在城頭俯瞰,古老街巷處處升騰起革命的烈火。走過黑夜,走向黎明,一組進入式場景引領記者走進歡慶起義勝利的大會場,與80年前的5萬民眾一起歡呼勝利……
歷史在這裡訴説。漢陽造步槍,毛瑟馬槍,首次展出的刺刀、馬刀……瞧,起義軍就是用這些簡陋的武器奪取了紅色武裝的第一次勝利。南昌民眾慰勞起義將士1萬元捐款的收條,工友為起義軍趕制軍服使用的縫紉機和尺子,這些珍貴文物穿越時空告訴我們,人民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支“得道多助”的武裝,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擁戴。
沿著當年起義軍南下轉戰和北上井岡山的路,轉業幹部王軍剛剛騎自行車走完了全程。看著展廳裏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的照片、天心圩會議的場景,他説:“這些地方我都到過,處處可以真切感受人民軍隊革命到底的品格和不可戰勝的力量。”
峰迴路轉,一條翠竹夾道、松柏成蔭的山路出現在眼前。沿著這條寓意當年起義軍奔赴井岡山的路拾級而上,井岡會師的巨幅油畫迎面而來,新生的人民軍隊正闊步走向勝利的曙光。
就在此時,“1927年─1934年全國各地武裝起義和革命根據地創建示意沙盤”展現在觀眾眼前。標誌起義和根據地的紅燈一亮,數不清的“星星之火”告訴我們,自從八一南昌城頭一聲槍響,中國大地上就開始了勢不可擋的星火燎原。
歷史在這裡凝固
精神在這裡沸騰
陳列館裏,有這樣一面墻深深刻進了記者的記憶:墻上,鐫刻著858個名字,當年2萬多名起義官兵,只留下了這些英名。建國前,這800多人中又有351人犧牲。建國後,走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16人,走出了6位元帥和20位將軍。
這是一次起義的傳奇,這是一座英雄城市留給中國的永恒記憶。走出紀念館,走進今日繁華的南昌城,歷史和現實血脈相連。
遙想80年前那一夜,人民軍隊誕生的那一夜,多少“領係紅領帶,膀扎白毛巾”的人,傳遞著“河山統一”的口令,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衝上了戰鬥的前沿。那一條條紅領帶像一簇簇火焰,那些身披火焰的人就是我們這支紅色武裝的第一批將士、第一代英雄!
那一夜,中國共産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那一夜,這座城市有多少街巷院落傳出了出征的命令,衝出了革命的隊伍,這些地方,是我們這支人民軍隊的第一批營盤、第一條起跑線。
循著當年的作戰路線,記者一路尋訪。這些起義軍留下足跡的地方全部進行了新一輪修葺復原,站在一座座舊址駐足凝望,側耳傾聽,凝固的歷史中,不朽的精神依然沸騰。
子固路165號,賀龍指揮部舊址。高高的磚墻上依然殘存著當年的彈洞,參觀者輕聲念著墻上一首童謠:“賀龍本是一條龍,騰雲駕霧一陣風。敵人見他嚇破膽,人民見他樂無窮。”樓外有一處臺階,據説賀龍當年就曾站在這裡指揮作戰。小院墻角刻有“賀龍不死”4個模糊的字跡,據説是一位老兵在賀龍去世後所為……
蘇圃路1號,葉挺指揮部舊址。是原心遠中學、今南昌二中院子裏的一座小樓,濃蔭匝地,綠影扶墻,當年瀰漫硝煙的指揮部如今書香繚繞……
花園角街2號,朱德指揮部舊址;八一大道376號,朱德創辦的軍官教育團舊址。這裡珍藏著朱德手書的大字“革命到底”,還有刻著“南昌暴動紀念朱德自用”字樣的手槍照片……
一座座舊址,連綴起南昌城的另一種地圖。在遊客眼裏,這是紅色的旅遊路線圖。在南昌居民眼裏,這是發黃的古城舊貌圖。而在我們軍人眼裏,這是永不褪色的作戰圖,這是歷久彌新的精神譜。
一座座舊址,當年都曾戰火飛、戰報急,如今都是青藤綠樹、安詳靜謐的屋宇院落,隔壁就是尋常人家,墻外就是繁華街市。英雄遠去,但他們改寫的歷史活在這座城市的記憶中,他們改變的生活就在身邊,就在眼前。
在這起義舊址密布的城市裏,有個以“八一”命名的廣場。當年軍旗飄揚的天空,如今孩子們放飛著各式各樣的風箏。廣場周圍,矗立著濃縮軍史的8座浮雕,靜靜守護著人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走出金戈鐵馬的歷史烽煙,走在和諧美好的時代春天。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不僅留下了人民軍隊開創“星移鬥換首義事,立業建功垂青史”的歷史偉業,也昭示著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軍隊打下的江山,春華秋實,國泰民安。
28日,在開館儀式現場,已經找不到一位南昌起義的親歷者。短短80年,只有後人來紀念,來祭奠。然而無論怎樣時光流逝、時代變遷,世代中華兒女都不會忘記,這是民族解放、國家興盛的紅色起點,這是改寫中國命運的“分水嶺”。 (解放軍報南昌7月28日電 記者 丁海明 徐政武 )
責編:張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