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網上展覽館
軍事博物館“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的巨幅紅色展標旁邊,站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展廳大門剛剛打開,老人健步而入。
竹杖布鞋,神清氣朗,老人沿著參觀路線走得緩慢,看得仔細。在一截彈痕纍纍的枯樹榦前,老人停下腳步。面對上甘嶺戰鬥留下的這件珍貴文物,老人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憶。記者沒有貿然打擾,而是等老人走出回憶繼續前行。當走到邱少雲犧牲時緊握的槍和殘存的棉衣碎片前,老人駐足良久,熱淚滿襟。
記者上前了解到,這位老人名叫周明善,76歲,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他是邱少雲的戰友。邱少雲犧牲時,他就在不遠處的一個炮兵陣地。説起當年往事,敵人的燃燒彈似乎還在他的眼中燃燒,戰鬥的火焰仿佛還在他的血脈中奔騰。
老人語重心長地告訴周圍的年輕人:“要想過上幸福太平的日子,就必須有強大的國防和軍隊。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好日子,更不能忘了為國捐軀的英雄。”
對於這樣一位飽經戰火洗禮的老兵來説,參觀展覽的路,就是一條歷史的隧道,也是一本人生的回憶錄。多少歲月,已經化作永遠的迴響。多少青春,依然在精忠報國的心中燃燒。
展廳裏,還有許多像他這樣的老兵,追尋著戰鬥的青春。
82歲的老軍人杜東旭,看著各種新型武器裝備感慨萬千:“我參加抗美援朝作戰時只有24歲。那時候我們常説,敵軍‘鋼多氣少’,我軍‘鋼少氣多’。現在,咱們的武器裝備也今非昔比了。”
71歲的老裝甲兵張永安,好奇地觀看著坦克訓練模擬器現場演示。他發現,如今的坦克訓練,在一個小小的坦克駕駛模擬倉裏就能實現,而且非常貼近實戰,複雜多變的氣象、地形、敵情讓人如同身臨其境。解説員張秋芳告訴他:“這套模擬系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大大提高了我軍裝甲兵信息化條件下的訓練水平。”
走進海軍多功能艦艇操縱訓練模擬系統的演示廳,83歲的老海軍方仁強仿佛乘軍艦來到了浩瀚的大海,來到了波譎雲詭的海戰場。負責現場演示的海軍兵種指揮學院科研部副部長楊勤告訴老人:“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讓部隊訓練實現了模擬化,訓練成本降低了、週期縮短了,戰鬥力建設有了新的增長點、實現了新的跨越。”
深情地看著年輕人爭相體驗開坦克、打海戰,老軍人們滿懷欣慰。也許,他們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戰鬥生活。也許,他們聽到了熟悉的嘹亮戰歌。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