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8日 09:07 來源:
專題:《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網上展覽館
展覽中十大元帥的照片一齊出現在展廳第一部分中,林彪也在其中。排名僅在朱德和彭德懷之後,為列第三。(攝影:央視國際記者 陳卓) |
7月16日,以《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為題的大型展覽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展,以往一些公開場合較難看到的林彪的照片出現在了十大“開國元帥”展覽櫥窗裏。(據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
新華社相關報道同樣刷新了有關林彪的個人評價:“林彪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憑藉出色的作戰指揮才能,在革命戰爭年代做出了貢獻:抗日戰爭爆發後,林彪率部挺進華北前線,首戰平型關,重創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五師,取得全國抗戰開始的第一個大勝利;解放戰爭中,指揮了遼沈戰役,與羅榮桓、聶榮臻一起指揮了平津戰役。1955年9月27日,毛澤東主席向朱德等10人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林彪是其中之一。”
眾所週知,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因為一場“失敗的政變”,林彪的歷史功績被有所遮蔽。儘管在高中歷史課本中有兩次“正面”提及林彪(一是1955年元帥授銜時林彪作為“開國元帥”的第三位列在書中;二是抗戰時期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時,林彪的名字作為115師師長出現在課本中),但是有關他的更多故事,人們就只能在車站、碼頭等被列為“掃黃打非”目標的野史中尋找。
中國人常講“仗義執言”,然而歷史卻在揭示另一個事實──從文化到政治中國有個不説真話的傳統。比如説,“父子相隱”便是儒家刑法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原則,所謂“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同樣,這種“親親”邏輯也策應了中國歷史上“子為父隱”、“臣為君隱”的歷史觀。為了維護“政治父輩”光輝完美的形象,後來者有時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政治信用繼續遮蔽歷史,“為歷史買單”。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每代人都要負起自己時代的責任。
遺憾的是,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人們習慣從地理層面劃分國界而不是從時間層面劃分責任的疆界。明明是一代人的過錯卻要幾代人負責,而且因為時差的關係被“負責”得一塌糊塗。顯然,一個帝國的坍塌是與這種“責任堆積”分不開的。一個朝代的“壞事情”只能在王朝徹底崩潰時才被“清算”,然而這種一團亂麻的“清算”往往因為全盤否定而走到另一個極端。“子為父隱”是因為遮蔽看不到真相,而“清算”可能因為過度曝光而失真。
站在時間的維度上,歷史已經發生,醜陋與美好其實都是過去之事。如何繼承往昔的美好並從醜陋之中“解放”出來,無疑需要大智慧。
以誠懇的態度對待已經發生的歷史並與沉重的過去決裂,德國人無疑值得全世界學習。1970年,勃蘭特的下跪已經永遠銘刻於人類歷史之中。更意味深長的是,1985年紀念二戰結束40週年之際,聯邦德國總統魏茨澤克明確表態5月8日是德國的“解放之日”。也就是説,二戰德國並非以“戰敗國”的身份出現在自己的歷史記憶之中,德國人將自己置身於人類大家庭──真正被戰敗的是法西斯,真正勝出的是一個嶄新的時代。
為促進和解,滿載“國仇家恨”的法、德兩國今日不但設有公共電視臺,而且共修歷史。如法國前教育部長、現任總理弗朗索瓦?菲永所説,諸世紀以來,歷史編纂工作只會讓兩個國家的怨恨發酵,而現在卻可以讓它們的團結凝結。
顯然,歷史的唯一價值是真實,歷史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一旦失去真實,歷史就什麼也不是。任何無中生有的添枝加葉與有中生無的刪節都是對歷史不負責任,也是對未來不負責任。在此意義上,一個國家必須承受真相。
中國能夠而且必須承受真相。在我看來,歷史對一代人最真實的影響或者意義更多取決於人們對歷史的態度,而不是歷史已經發生了什麼;而歷史對中國人有無意義,同樣取決於中國能否承受真相。從這方面説,以“實事求是”和“全面客觀”標榜的“國家公敵”林彪的生平重現,也不失為中國轉型過程中的一個積極信號。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