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1日 00:51 來源:新華網
7月10日,國家防汛總指揮部命令,王家壩正式開閘分洪,啟用蒙洼蓄洪區分流減輕淮河干流的高水位。這是蒙洼蓄洪區的第15次蓄洪。蓄洪區7個鄉鎮1257戶群眾均在開閘前得到妥善安置和轉移,群眾情緒穩定,生活正常。 新華社記者 劉宇 攝
新華網安徽王家壩7月10日電(記者馬姝瑞 楊玉華 葛如江)7月10日12時29分,淮河王家壩開閘泄洪。至16時04分,蒙洼蓄洪區內進洪量已超過1600萬立方米,蓄洪區水位不斷上漲。但是,記者在蓄洪區內的4個保莊圩中看到,這裡秩序井然,除圩內局部産生內澇外,群眾生活安定。
10日17時許,記者順著淮河大堤旁一條筆直的水泥大路走進了王家壩保莊圩。此時距離王家壩閘開閘蓄洪已經過去了近4個半小時,與蓄洪區內的滔滔洪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保莊圩內異常安定、平靜。
已近傍晚時分,一位花白頭髮的大娘慢慢地將曬在路邊的麥子攬成堆,裝進麻袋。岔路口一戶人家的院前,四五位大叔聚坐在遮蔭棚下,你一言我一語地閒話家常。
2003年淮河蒙洼蓄洪區蓄洪後,蒙洼蓄洪庫內新建了4個保莊圩新村,其中王家壩保莊圩最靠近王家壩閘。它佔地1.26平方公里,實際使用面積目前不超過1平方公里,未使用的面積正在規劃引入工廠、養殖場。圩區按照新農村建設標準規劃,不僅有學校、醫院、科技中心、廣場,還有專門的五保戶居住區。
60歲的方國政已經在王家壩保莊圩內度過了3個春節,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樂呵呵地和鄰居坐在一起聊天,與保莊圩僅一道圩堤之隔的蓄洪區內正在上漲的洪水似乎離他非常遙遠。
“我們一家5口人,以前就住在圩堤那邊的蓄洪區莊臺上,孩子大了,莊臺上地方有限,我和老伴就搬到了莊台下,2003年洪水以後,蓄洪區除了莊臺都不允許再住人了,我們老兩口兒就把家遷到了保莊圩。”方國政慢悠悠地説。
儘管人來了,可土地沒法兒跟著人走。方家的3畝地仍舊在蓄洪區裏面,距離現在的住處有幾裏遠。蓄洪後,這幾畝地裏種的花生、玉米、芝麻估計都收不上來了。“可是,人的安全不比莊稼重要嗎?只要人沒事,不擔驚受怕,不操心洪水比什麼都好。”老方説道。
由於前期天氣好,糧食收成沒有受到大的影響,保莊圩內百姓的糧食儲備充足。同時,由於保莊圩沒有被洪水阻隔,進出交通便利,補給也比較方便。
一直負責王家壩保莊圩安全巡邏的趙壽明説,老百姓住在保莊圩有三大好處。一是生活環境好了。蓄洪區內多年發展、人口增長,莊臺上已經十分擁擠,住房建築的密度也很高。而保莊圩內則非常寬敞,不計算院落每戶三間平房就有六七十平方米。二是不用在操心蓄洪影響,不用再為蓄洪前的轉移安置而大費週折,勞民傷財。三是交通便利,現在種地機械化也越來越普及了,生産地遠的不便也比較容易克服,老百姓真正可以開始安居樂業。
“再也不用操心發大水了,這很好啊!但是連下大雨我們這裡內澇就會很嚴重,要説保莊圩有什麼可以完善的,我看就是要想辦法排澇了。”方國政説。
對圩內情況非常熟悉的趙壽明告訴記者,目前圩內的百姓普遍反映,搬進保莊圩洪水不用擔心了,可由於圩內排澇系統不暢,而且地勢低窪,一下雨居民就常常受內澇侵襲。
在圩內,記者看到,很多居民都在房屋前砌著高高的水泥門檻,或者在家裏門口堵上泥巴做“堤壩”。
責編: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