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2日 08:20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百姓紀事》專欄
“以前,老闆要是派人去內地,一般都會被拒絕,‘不要啊,我還要照顧阿爸阿媽’。現在不同了,個個都爭著去。”談起回歸十年,港人黃小莉認為,人們對祖國態度的轉變,是其中一個最大的變化。
6月的最後一個週日,記者見到黃小莉,這位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産品管理部市場推廣經理,一身休閒打扮,長髮披肩,圓臉紅潤,開朗活潑,説著半生不熟的普通話,很吃力,但很認真。其間,她數次改説廣東話,“為的是放鬆一下舌頭,待會兒再説普通話”,黃小莉邊説邊笑。
黃小莉説,這些年祖國發展很快,內地的發展機會多、工作空間大,大家都願意去,“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願意第一個報名。”
中學時,黃小莉跟父母去了加拿大,直到大學畢業。十年前,當一些香港人忙著移民海外的時候,黃小莉一家人卻從加拿大返回香港,對香港的未來投下信心一票。
“同加拿大相比,我們更喜歡在香港生活,加上爸爸也一直認為對於香港來説,回歸祖國一定是‘利好’。所以,我大學一畢業,一家人就都回來了。”她笑言,自己只不過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基層員工,但十年裏也見到了香港經濟的起起落落,感觸良多。
1998年,黃小莉在一家銀行做樓宇按揭,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明顯很蕭條,總是要打電話催客戶還貸款。還不了,銀行也不想砸到自己手裏,會延長貸款期,本來20年還的,30年吧,跟客戶説,‘這樣每個月就可以少還點’。”
一年後,黃小莉轉到另一家銀行,經濟依然不景氣。“樓市一直不好,沒有生意,‘開源’不行,銀行就找各種辦法‘節流’,連廁紙都不放過。”十年間最令黃小莉難忘的是2003年的SARS,她説,周圍的氣氛很慘,成天戴著口罩,“很怕,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我。”
SARS過後,經濟復蘇,黃小莉換了一家銀行,嘗試做財務管理,幫助客戶理財。2006年,經濟狀況大為好轉,金融業率先完全復蘇,黃小莉第四次轉工。
這次,兩家大銀行先後錄取了她,她最終選擇了中銀香港。“市道真是好了,沒想到找工作這麼順利,而且是我滿意的工作。”黃小莉的高興之情溢於言表。“但是,經過了這麼多之後,雖然現在經濟繁榮,心裏很開心,但也知道要踏踏實實,珍惜機會,認真做工。”
黃小莉坦言,小時候對祖國沒什麼印象,也沒有興趣。後來到加拿大讀書,老外看她是黃皮膚,又是香港來的,問她關於中國的事情,她只好説不知道,“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黃小莉説,回想起來,真是慚愧,很不好意思。
2004年,黃小莉到了上海、浙江。“上海太繁華,好像跟香港沒有太大分別;杭州西湖景色很美;不過,最喜歡的還是古色古香、小橋流水的水鄉烏鎮。”
北京申奧成功的情景,黃小莉還歷歷在目。她説,當時非常激動,也有一種從前沒有過的自豪感。“只有大國才會辦奧運,證明中國真正強大起來了,作為中國人,我當然很高興很自豪。”
黃小莉還沒去過北京,“真想去北京看奧運,我最喜歡看跳水和體操比賽,最希望中國隊拿金牌。”説起北京奧運,黃小莉興致盎然。
如果現在問你是哪人,你會如何回答?黃小莉毫不猶豫地説,自己是“中國香港人”,中國是自己的祖國,首先是中國人,其次才是香港人。
背景點擊:2006年,香港本地生産總值(GDP)1.47萬億港元,比2005年增長6.8%,比10年前增長20%;全港零售總額較3年前增長23%;整體投資增長8%,連續4年加速增長,也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大升幅。而政府統計處剛剛于6月21日公佈的最新失業率為4.3%,保持了9年來最低水平。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05年的調查顯示,隨著香港與內地經濟進一步融合,北上內地工作的港人人數由1995年的12.2萬人上升至2005年的23.7萬多人,10年間增加近1倍。
責編:何偉